首页>要闻>天下 天下

李克强: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07月28日 20:17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总结这几年“放管服”改革的经验,找准下一步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方向,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这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方向。市场化就要破除不合理体制机制障碍,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市场化本身有一个过程,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但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顶住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政府的主要着力点还是要围着市场主体转,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平准入,以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以优化公共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把市场主体的活力激发出来。法治化就要营造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给市场主体以稳定的预期。要做到规则公开透明,政府所有规则和标准原则上都应该公开,不公开是例外,让市场主体知晓并按照规则和标准去做。要做到监管公平公正,在法律面前各类市场主体一律平等,政府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要依法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放心安心去发展创造。国际化就要持续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必须不断拓展开放领域、提升开放水平,维护以规则为基础、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规则的完善。我们的营商环境要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这样不仅能更多吸引外资,也有利于我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大平台上参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发展利益。

二是坚持行“简约”之道。大道至简,政简易从。反过来讲,政繁就难行。不论是放是管还是服,都要抓住“简约”这一要领。简政放权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给市场和社会,这样政府可以腾出更多力量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公共服务。监管也要体现“简约”的精神,把它贯彻到监管理念、规则和执法当中。我们要简政放权,但决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管的过程中要删繁就简、透明高效、便民利企。

二、 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放出活力

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简政放权成效明显,但还要继续深化,把该放的权彻底放出去,把该减的事项坚决减下来,把该清的障碍加快清除掉,持续为市场主体松绑、铺路。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压减行政许可和整治各类变相审批。我们已经实行了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但是清单事项仍然偏多,清单之外的障碍也还不少。现在中央和地方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中,还有不少是不必要的。国务院部门要带头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今年要再取消下放一批。对保留的许可事项也要逐项明确许可范围、条件、环节等,能简化的都要尽量简化。继续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今年要把许可证的种类再压减一半以上。大力清理简并种类过多、划分过细的资质资格许可事项。

当前还需要引起重视、加以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虽然行政许可事项取消了,但是大量的备案、登记、年检、认定等部门管理措施还普遍存在,甚至有些方面还在增加,规则不透明,流程也不规范,办理起来很麻烦。还有一些管理措施带有过去计划经济色彩,比如,有企业反映,进口一些高端仪器设备、关键零部件需要办理进口环节的免税,年初就得向有关部门报额度计划,如果年中进行调整,超出计划就不能免税。这类事情还有不少。要摸清部门管理措施的底数,逐步把该减的减下来。对确需保留的要实行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

二是着力打通企业开办经营和投资建设这两大重点领域的堵点。我们这几年推进“放管服”改革,包括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催生了大量市场主体。与2013年相比,目前我们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了一倍,达到一亿一千多万户。当然,市场主体并不会无限增长下去,在竞争中是有生有死、优胜劣汰的,有一些该退出的就退出。同时要看到,我们的市场主体确实有中国自身的特点,一亿一千多万市场主体里有7600万是个体工商户,按一家个体工商户平均两三个人就业算,加起来就容纳了2亿左右人口的就业;企业有3600多万户,其中90%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对于扩大就业、拓展内需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好“六稳”工作,首先就是稳就业,稳就业不能全靠大企业,主要还是靠大量的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这是我们在稳就业方面走出的一条有效路子。过去就不了业都找政府,现在这么多的个体工商户、这么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对就业的确起了主要支撑作用。不仅如此,这些个体工商户、中小微企业还打通了市场的“细微末节”,使内需更大释放出来。中国为什么对外资有吸引力,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大。当然,大中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作为骨干支撑也很重要。所以我一直讲,大企业要顶天立地,小企业要铺天盖地;大企业是红花,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是绿叶,红花绿叶应该交相辉映,这样才能更好释放内需潜力、激发市场活力。因此,我们要继续大力培育新的市场主体。

现在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准入不准营”的情况依然存在。企业拿了营业执照以后,往往还有很多证件要办、不能马上开业。这几年我们推行的“证照分离”改革,对解决这个问题是有成效的,下一步要继续推进,重点是“照后减证”。要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今年要压减到5个工作日以内,有条件的地方压减到3个工作日。我到东部沿海的大城市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压减到1个工作日。这实际上也给政府管理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能够这么短时间办好营业执照,离不开信用体系的支撑。有的地方反映,现在有人拿着别人的身份证去开办企业,然后把税收、债务推到别人身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信息公开透明度还不够。同时我们还需要完善市场主体的退出通道,促进优胜劣汰。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近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今年在全国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上半年要使审批时间压缩到120个工作日以内。但这在世界上还只是中等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今年一季度投资稳定增长,但是最近两个月增幅又有所下降,我们要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能过度依赖投资,但有效投资还是必要的。扩大投资不是光靠投钱就行了,一些投资之所以不能按时形成实物量,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不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审批环节多、时间慢,导致项目迟迟开不了工。工程建设要考虑安全及其他必要条件,在此前提下,要通过改革缩短审批时间。这实际上也考验着政府的管理能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环境 市场 改革 营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