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9精准扶贫在行动>图说新闻 图说新闻

澄迈今年计划投入4600余万元 实施86个产业扶贫项目

2019年08月02日 14:48 | 来源:海南日报
分享到: 

dr

澄迈稻虾共养的小龙虾。

8月1日清晨,台风“韦帕”给澄迈县大部分乡镇带来强降雨,瑞溪镇村内村通往山上的一座小木桥被水淹没,澄迈慧牛养殖基地的30多头小黄牛不能像往常一样上山吃草,这让饲养员邱琪琳有点着急。

“我们的牛都是散养的,品质好,消费者很喜欢。”今年29岁的邱琪琳告诉记者,2016年她家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多亏了澄迈慧牛养殖基地吸收她就业,帮助她们家很快脱了贫,如今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她照料牛群也格外用心。

发展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近年来,澄迈县充分发挥农业品牌优势,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今年,澄迈拟投入资金4600余万元,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组建起了县镇村三级项目库,计划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6个,力争让特色产业成为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强引擎”。

政府扶持 让创业者更有底气

澄迈慧牛的创始人蔡於旭在澄迈颇有名气,他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曾从事教育行业十余年,成功创办过一家产值超千万元的教育文化企业,但在一次回乡探亲的时候,他注意到,家乡有好山好水好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许多群众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因此,2016年他决定返乡创业。

一开始,由于不懂养牛技术,他没少交“学费”。但他没有放弃,坚持主打绿色、原生态的品牌,不仅逐渐打开了销路,也赢得了口碑。当年,他申请注册澄迈慧牛商标,并成立合作社,吸纳瑞溪镇100多户贫困户,带动农户增收脱贫。

2018年,在澄迈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他与另外4名返乡大学生又在金江镇创办了第2个养牛基地,并注册成立了海南慧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采用“互联网+合作社+贫困户”的商业模式,线下创建小黄牛养殖基地,开设慧牛小黄牛肉专营体验店;线上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开发慧牛生鲜商城小程序,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新鲜的小黄牛肉。

“政府的扶持,是及时雨,也是定心丸,让我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蔡於旭说,在澄迈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澄迈慧牛第3个养殖基地项目马上也要落地了,项目选址中兴镇,占地面积约150亩。

特色发展 助农业提质增效

在蔡於旭养牛产业越做越大的同时,金江镇的稻虾共养项目也取得了突破进展。2018年,项目运营方——海南归耕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科研机构的支持下,不仅攻克了虾苗繁育难题,还在瑞溪镇仙儒村租赁了300多亩地,建立起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7月30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瑞溪镇仙儒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广阔的田洋,水稻青青,稻田与稻田之间,用白色塑料薄膜隔开的田埂上,有一个个小龙虾穿凿的洞眼。

“稻虾共养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有利于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而且这种模式生态环保,无农药化肥等污染问题。”该公司技术总监马源潮介绍,这种模式种植的水稻不施化肥,用羊粪发酵后的有机肥;小龙虾可以解决水稻根部害虫,所以也不用打农药;小龙虾的排泄物中含有氮、磷等微生物,能被水稻吸收,促进生长;而且,在这种无污染的水稻田里生长的小龙虾,品质更佳。

据了解,国内其他省市已有“稻虾轮作”模式,但通常只是上半年养虾,下半年种水稻,每年一季虾一季水稻。而在海南,由于气候温暖,稻虾共养可以实现一年两季虾两季水稻,甚至三季虾三季水稻,效益大幅提高。

为助力脱贫攻坚,今年4月,该公司吸收了50余名贫困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参与年底利润分红。

以奖代补 鼓励更多企业扶贫

“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要务,下大力气认真研究、科学谋划产业扶贫项目,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在推动产业扶贫方面,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一再强调。

去年以来,澄迈县产业扶贫项目组织化合作化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已接近100%,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与全县人均纯收入差距缩小。

为推进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澄迈县还出台《澄迈县产业扶贫项目规范管理工作办法》,明确将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和带动贫困户数量,优先把参与扶贫的企业申报认定为扶贫龙头企业,对其投入建设的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配套补贴或奖励,为企业正常经营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澄迈建立了以奖代补的机制,鼓励更多有能力的企业参与扶贫,推动扶贫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对带动贫困户成功脱贫的企业,按带动脱贫成效给予奖励。

“澄迈富硒土地资源优越,农产品种类丰富、品牌突出,发展扶贫产业大有可为。”澄迈县副县长徐伟松表示。

【编辑点评:政府扶持、特色发展、以奖代补,扶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

关键词:澄迈今年计划投入4600余万元 实施86个产业扶贫项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