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红色收藏:藏什么?

2019年08月14日 15:13 | 作者:文彭 | 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 

日前,“重大的转折 伟大的胜利:庆祝南京杭州上海解放70周年史料展”在杭州博物馆圆满落下帷幕,在重拾昔日峥嵘之余,红色文物也再度迎来新的收藏热潮。从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的红色展览,到广大私人藏家的点滴积累,从各地收藏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到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红色文物收藏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传承红色基因,但也略显芜杂,即红色收藏,到底要收藏什么?

沈嘉蔚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布面油彩 1974年 189×159cm 龙美术馆藏

沈嘉蔚 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 布面油彩 1974年 189×159cm 龙美术馆藏

红色收藏:概念是什么

红色收藏,顾名思义是以“红色文物”为主的收藏品及收藏活动。实际上,红色文物,在博物馆里通常称为“革命文物”。按《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定义,“革命文物包括各类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与优良传统。”

至于具体的门类,早在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令“为征集革命文物”,已有详细的记述,凡一切有关革命之文献与实物,如秘密和公开时期之报章、杂志、图画、档案、货币、邮票、印花、土地证、路条、粮票、摄影图片、表册、宣言、标语、言语、文告、年画、木刻、雕像、传记、墓表;革命先进和烈士的文稿、墨迹及用品,如:兵器、旗帜、证章、符号、印信、照相、衣服、日常用具等。当然,这些并不包括不可移动的革命遗迹和建筑等。

总体而言,“革命文物”的认定标准是其“历史性”,即与革命运动、重大历史事件或者英烈人物有关,其所涵盖的文物,并不局限于材质。按李晓东的说法,“革命文物”在指示中是与历史文物概念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李晓东《中国保护近现代文物理论与实践》)但这一概念,只是从文物保护角度的概述,并非红色文物收藏的标准尺度。如果见物即收,旧物堆积,对于学术研究并无裨益。

红色收藏:抽象概念下的取舍

如果按照革命文物的概念来收藏,对博物馆而言,或许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典藏体系,但对民间藏家而言,似乎毫无章法可言。正如各地收藏品市场,虽然有红色文物的专项,但具体的门类则十分繁杂。有些藏家总结出一个规律,即按照专题来收藏。如抗日战争系列、毛主席像章专题等,或者是地方史的角度,比如杭州革命史收藏、东北革命文献收藏等。也有针对某位或某些特定革命家的收藏,如鲁迅收藏专题。这些固然是一种不错的视角,也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体系,做展览或出版专著,显得既“精”又“专”,对革命史的研究也不会毫无意义。

但也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同类文物存世量的问题。某些革命文物,如勋章、证书、出版物等,对个人而言是独一无二的荣誉,但同类文物存世量巨大,相对而言,收藏家之间的藏品也存在高度重复的情况,这还不包括国有收藏单位的藏品。如何取舍,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学术研究尤其是史学研究,通常是在新材料、新视角、新方法的不断更新与转换中得以发展。但随着大量史料的公布与出版,资料尤其是一般性的资料显得日趋饱和。也就说是,并非所有的“红色文物”都具有独一无二的史料价值。同类文物,如纪念章,1件纪念章与100件同类纪念章所具有的史学价值,一般来说,并无本质区别。同样的文字材料,或许有数十百份,一旦其中一份成为公开可见的资料,其他的“副本”则显得不那么重要。

最近10年,以大学、研究所、革命类博物馆为主体的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民间藏家作为红色文物重要的阵地也异军突起,呈现出收藏与研究齐头并进的趋势。只是,红色文物大多不具有“稀缺性”,也因此难以用市场来准确地评估其“价值”,而学术价值也只是相对的衡量尺度,同样不能对每一件红色文物都加以评定。“收”与“藏”,“研”与“究”说到底需要藏家个人的标尺,当然,还有情怀。


编辑:杨岚

关键词:收藏 红色 文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