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大会发言 大会发言

张勇常委: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2019年08月27日 21:53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张勇常委代表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的发言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学有所教、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时强调,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教育,要保持教师队伍稳定,乡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张勇常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全面改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措施,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教育明显加强,基本办学条件整体改善,实现了农村学生“有学上”,但距离“上好学”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乡村弱。部分地区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全国还有11万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在校生380多万,基本都是贫困程度最深、最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仍较多,成为农村教育的难点。二是城镇挤。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还有26.5万个,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据测算,到明年消除这些大班额,全国学位总缺口还有370万个。由于农村学校向乡镇集中,学生对寄宿制学校需求加大。三是人才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受限,优秀教师进不来、留不住。结构比例失衡,女教师、高龄教师多。涉农人才严重不足,中职农林牧渔类专业全国招生严重下滑。

乡村振兴最终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新时代农村教育还需“再加码”。建议:

一、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加大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要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夯实地方主体责任。其次要按照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加快新建和改扩建校舍步伐;相对饱和、但结构不合理产生大班额的地区,要着力引导生源合理流动。还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障这些孩子安全健康成长。

二、 多渠道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坚持“底线思维”与“能力提升”并重,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支持“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加强易地扶贫安置区配套学校建设。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解决山高路远、就学不便孩子的寄宿需求。注重发挥城镇优质学校对农村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三、 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农村教师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建议实施农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强工资、周转房、培训等激励保障,尤其要提高寄宿制学校班主任津贴。探索改革编制管理,建立编制“周转池”,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师县域交流轮岗制度和“县管校聘”改革,将农村基层任教年限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必要条件。精准培养农村“一专多能”教师,完善“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本土化”培养。

四、 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通过“互联网+教育”,把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低成本送到边远地区学校,加快实现教育公平。大力提倡直播教学、双师教学,通过“一块屏幕”弥补优质教师资源缺乏问题,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孩子的命运。同时要加大教师培训,让农村教师用新教学方式来改造农村教育。

五、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要加快培养职业农民,提高学习收益、降低学习成本。针对县级农业职教、培训、技术推广资源分散的情况,加强机构、人员、经费的统筹整合。考虑农业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推广“半农半读”。

(发言人工作单位和主要职务: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