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政协协商

指尖上的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诞生一周年记

2019年08月28日 09:45 | 作者:谢靓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指尖上的协商民主

———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诞生一周年记

本报记者;谢靓

打开手机,全国政协最新的活动通知和履职资讯一览无余,轻敲键盘,随时能建言献策、交流讨论、提交提案、学习知识。

参加协商议政活动,京外委员可以不用千里迢迢往返北京了,通过手机视频,就能在千里之外“面对面”参会。

一年前,这样的履职方式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一年后,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APP(以下简称APP)已成为绝大多数全国政协委员离不开的履职“助理”。

小小一款APP,映出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样子。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作出“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的重要指示。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汪洋主席强调“把委员碎片化的时间、灵光一现的思想火花充分利用起来”,要让委员们“思想永远在线、智慧时刻连线、联系永不断线”,并作出尽快推出移动履职平台的重要指示。为此,全国政协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018年8月19日正式推出这款APP;次日,这款APP在常委会议上首次亮相;同年10月,全国政协召开第一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这些史无前例的“第一次”,翻开了人民政协履职新的一页。

推动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需要利用互联网优势创新协商方式、扩大委员参与面、促进工作提质增效。打造指尖上的协商民主,是全国政协把握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的一个缩影。

■全天候履职平台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1日,国庆长假第一天,他在APP建立的第一个主题议政群里看到一条特别的讯息———汪洋主席第一个在群里发言,向委员们致以节日的问候,鼓励大家畅所欲言。

“感觉这是一个有温度的APP!”骆沙鸣说。

有温度,还有广度和力度。

上线至今,APP开设了提案提交、建言资政、社情民意、主题议政、组群交流、要闻动态、值班日报、委员学习、文件材料、联络联系、建议反馈等栏目,为委员和机关工作人员提供履职、服务、互动、管理、宣传等诸多功能。“它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联通会场内外、京内京外,凝聚起不同界别、不同地域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说。

现在,全国政协每一场重要的协商议政活动都会提前在APP上建一个主题议政群,所有委员都能参与讨论。

让大家振奋的是,一年时间里,汪洋主席26次在APP上与委员们交流互动。他评价道,“网络议政好,可以有效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很多委员在网络平台上发表的意见很有见地,创新了参政议政的形式,开辟了参政议政新天地”。

这一方新天地,展现了委员履职的新气象新担当。

“自从有了APP,我觉得很多委员有了‘比学赶超’的干劲。现在常有人跟我说,你们政协很活跃啊!”骆沙鸣委员告诉记者。

凌振国委员是APP的一名“铁粉”,他目前已参与过15个专题的讨论,发言29次,约1.3万字。这些建言大多是利用休息日或晚上完成的。登录APP阅览委员建言内容和阅读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在夜深人静时集中精力思考和编辑发言,对于凌振国已是一种履职习惯:“一拿起手机,常常不自觉就打开那个政协徽标图样的APP,想看看又有什么新的主题讨论了,有多少委员发言了,有哪些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或新的知识可以学习了。”

APP是履职的平台也是学习的加油站。“有时看到‘委员学习’和‘文件材料’版块里有显示‘未阅’字样的材料,就急着要点开看。”刘筱敏委员说,经常学习对提高履职能力很有帮助。

目前,APP上已开设29个主题议政群,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和300多名全国政协机关干部登录使用,全部34个界别的委员发言超百万字。此外还接收了很多委员提案,以及建言资政、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工作建议。这是一个24小时全天候的履职平台,委员们的履职热情在这里汇聚,彰显出专门协商机构“专”的特色。

■线上线下最大同心圆

3月29日清晨,湖北省潜江市浓雾缭绕,全国政协委员王红玲正驱车赶往位于该市后湖管理区的莫岭线乡镇公路。

此时,全国政协委员范社岭坐车行驶在河北省涉县通往圣福天路日月峰的路上,从车窗望去,蜿蜒的天路如飞龙穿梭云端。

全国政协委员金花这天也起了个大早,她郑重地把昨晚就准备好的一身蒙古族服饰穿在身上,走进青海省政协办公厅的一间会议室。

其实,这些天南海北的委员参加的是同一个会议———全国政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

“我现在所在的潜江市将绝大多数农村公路都拓宽到了6米,大货车可以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在俄罗斯世界杯上风靡一时的小龙虾就是从这里运出去的。”王红玲委员通过手机介绍。

“我身后的圣福天路平均宽9米,二级公路,是涉县在崇山峻岭上开凿的五条太行天路之一。”范社岭委员通过手机说道。

身处不同地方的委员身影出现在全国政协机关主会场的大屏幕上,声音、画面十分清晰。此时,屏幕上还同时有几个省政协分会场的画面。

设置主会场和地方政协分会场,部分外地委员通过手机连线发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委员们进行交流,同时在APP上开设主题议政群,这是全国政协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的主要形式。范围如此广泛的协商,是现实中任何一间会议室都难以实现的。

以往,全国政协委员分散在各地,不可能经常召集开会,京外委员参加履职活动机会少,现在,线上线下的同步讨论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效果。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已举办4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活动和1场关于全国政协自身建设的远程讨论活动,将现场协商与持续性网络议政结合,使协商覆盖面更广泛、更充分。

在这5场活动中,共有1000多位政协委员发表意见建议4000多条,工作人员对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形成了丰硕的网络议政成果,为活动取得良好协商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看来,网络议政活动还有解疑释惑的功能,委员建言的同时,能加深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达到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的目的。

今年5月,全国政协就“著作权法的修订”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法律问题。吕忠梅说,大家在主题议政群发言的同时,全国政协社法委也在群里传播相关的专业知识。“我们会从这样一些话题切入:比如你自己看不看盗版书?你的作品或知识成果被盗版了怎么办?你在网上发表摄影作品应不应该受到保护?我们逐步给委员们介绍一些著作权法的专业知识,并放一些小案例在群里,让大家感到著作权法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利益的。”

这些设置话题、解疑释惑的工作起到了“投石激浪”的作用。“那次讨论中委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我记得一个周末就有100多条发言。汪洋主席在群里点赞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普法教育。”吕忠梅告诉记者。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广集众智的APP画出了线上线下的最大同心圆。

■“钉钉子”的过程

如同一个新生儿,APP的成长是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一年来,APP曾进行过7次版本更新,新增和优化了很多功能,并修复了一些问题,如同女大十八变,一次比一次更“好看”。

3月7日,全国两会,北京会议中心的一间会议室内,妇联界的委员们进行了一场气氛颇为热烈的讨论。不过,大家讨论的是一个全新议题———如何完善APP的功能。

能不能查询个人履职信息?能不能进一步优化界面?委员们现场向全国政协办公厅相关部门提了很多建议,都被后者认真地记录下来。

自APP上线以来,使用需求就不断在增加,为了这个“新生儿”的茁长成长,从全国政协领导、委员到机关工作人员都花了很多心思。

“还没结束呢。”站在门口的服务员悄悄拉开门看了一眼,小声说了一句。

8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机关一间会议室里,时针指向6点,已经开了三个半小时的会议还在进行之中。这是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研究提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次会议。提案能不能“查重”?能不能提供大数据服务?参会的委员和相关技术人员探讨了很久,大家希望让APP上的提案系统更加智能化。

这样不同范围的会议,在全国政协机关已开过多次。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一点一点地推进创新,APP的完善就是一个“钉钉子”的过程。“比如有委员反映,议政群发言多了之后,后参与的委员想看看前面的讨论内容不方便,得拿着手机屏幕不断往上滑。现在只要点击议政群右边,就能看到之前的发言汇编,还有参阅材料。还有委员反映希望能有APP的电脑版,我们也在开发过程中。”信息中心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APP的更新和完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拥抱互联网是信息时代大势所趋,也是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必然要求。网络议政活动开展以来,协商议政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各级政协上下联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级政协委员深度融合的工作格局也愈加明晰。

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创新轨迹,从中,你能清晰地听到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阔步前行的足音。

编辑:曾珂

关键词:指尖上的协商民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