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杨玉龙:交友软件对未成年人不能不设防

2019年09月12日 14:42 | 作者:杨玉龙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作者:杨玉龙

据媒体报道,手机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些未成年人注册交友软件,踏入本属于成年人的交友领地;有些孩子甚至用微信互推好友的方式盲目扩大朋友圈,打开了一扇危险的大门。媒体在采访中发现,现实中已经出现了不少未成年人通过手机APP、微信交友继而遭到他人性侵的案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软件被广泛使用。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讲,他们对社会的认识程度、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却差的很远,很容易受到诱惑或伤害。也就意味着,倘若在社交软件注册上不设置门槛,或者把关不严,极容易给他们造成伤害。诚如报道显示,利用交友类软件性侵案件呈多发趋势。这亟待引起重视。

首先,相关企业当切实负起责任。比如,据调查,有的交友APP用户协议中尽管有18岁门槛警示语,但在具体注册环节,只要选择的年龄达到18岁,就可以通过,既不需上传身份证,也没有额外验证程序。这显然是企业没有尽到责任。所以,对于企业当对此重视起来,加强实质审核,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其次,应加大监管力度。针对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虚报年龄予以注册登录,存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的问题,有的检察院还专门给相关机关发出过检察建议,督促其加强对网络交友平台的监督管理。但是,更应该注意的是,监管部门对此类社交软件当完善监管机制,比如,要求交友平台进行实质性的身份验证,更须加大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以净化行业发展环境。

再者,学校应强化网络素养教育。应该认识到,网络时代,未成年人不能够脱离网络。所以,教会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携手公安、检察院等,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高在校学生自觉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对未成年人因微信互推朋友圈交友被陌生人性侵的案例,学校更须警钟长鸣。

再次,家长应尽到监护之责。家长对孩子的上网应进行必要性干预。比如,家长要管控好自己的上网时间,为孩子做好示范;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诚如保存好上网账号与密码,谨慎与陌生人私自见面等。同时,也应教会孩子面对不法侵害时,选择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而这些,家长做到位了,孩子才能免遭受一些伤害。

总而言之,交友软件对未成年人不能不设槛。当然,构建起安全的网络生态环境,也需要多方位共同努力。尤其是,作为互联网和软件企业,也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来,不能为了追求用户量和经济效益,对可能出现的违法犯罪苗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存在的审核漏洞就需舍得投入,而这本就是应有的担当。(杨玉龙)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交友 未成年人 软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