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驰”向世界的轮子

2019年09月18日 15:58 | 作者:赵东辉、陈忠华、马晓媛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太原9月18日电题:“驰”向世界的轮子 

新华社记者赵东辉、陈忠华、马晓媛 

一个烧得红彤彤的圆柱形钢坯被机械手放到了生产线上,被油压机压成饼状后,再经过轧制、压弯、打标等工序,大约不到一分钟,一片火车轮毛坯就成型了。 

这是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公司车间的生产场景。从购买废钢设备到生产的车轮出口50多个国家,太重人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自主创新之路。 

作为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太原重型机械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产火车轮轴产品。如今,太重轮轴不仅成功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而且在阿根廷、智利等新兴国家市场占有率超过70%。目前,作为行业知名品牌,“TZ”轮轴年出口额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 

一片片车轮,是如何“驰”向世界的? 

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太重从事出口贸易的王超,是太重车轮走出去的见证者。他清楚地记得,十几年前刚进厂时,车间用的还是从国外按废钢价格购买的二手生产线,故障多,产量低,效益不佳。去国外营销时,很多人会问“太重在哪?会造车轮吗?” 

差距如此之大,如何追赶?太重人选择了最难走的一条路:瞄准国际市场,高起点起步。 

“火车轮轴属法规产品,要想进入一个市场,首先要拿到‘通行证’。”王超说,为提高准入门槛,各国都针对火车轮轴产品设置了相关资质认证,只有取得资质才能进入。 

第一个突破口出现在北美市场。经过多年艰苦攻关,太重通过了美国铁路协会AAR认证,于2006年拿到第一笔批量供货订单。 

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魏华成曾参与了欧盟铁路TSI认证攻关。“TSI对产品的要求十分精细,比如‘断裂韧性’这个指标,过去我们根本没什么概念,花了四五年时间、经过上千次试验,才解决了这个难题。” 

“过去我们认为,工艺上只要控制碳、硅等几个主要元素就行,残余元素没有影响,但在攻关中发现,恰恰是一些残余元素,会对质量指标产生决定性作用。”魏华成说,经过这次攻关,在材料配比、生产工艺上有了一个巨大飞跃。

而让魏华成更有成就感的,则是成功拿下德铁DB认证。德国联邦铁路公司资质被认为是世界轮轴产品供应认证中质量控制要求最严、技术品质要求最高的资质认证。在取证过程中,魏华成和同事们碰上了难题。 

“DB标准对金相组织中铁素体含量有要求,我们之前历次取证都没有遇到过。”魏华成打了个比方,好比以前只要熬好一碗粥就行,但现在要对水米比例、火候、时间等进行精细控制,难度可想而知。 

2017年10月,太重终于获得了DB认证。2018年9月4日,随着几声汽笛长鸣,运载着840付太重轮对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入杜伊斯堡德铁场站,太重首次实现为德铁大批量供货。 

北美AAR、欧盟TSI、英国RISAS、德国DB……一张张产品资质“通行证”,被太重人一一拿下。这些“通行证”,成为“TZ”轮轴走向世界的一个个里程碑。 

2019年初,太重抓住俄罗斯大幅升级铁路运输系统的市场机遇,再度拿到了一笔大订单。 

如今的太重,使用的是全球最先进、高端、智能的生产装备,可以生产全球任何标准的产品。 

产品走了出去,服务不能落下。这是太重参与全球竞争的又一心得。 

“过去我们对铁路行业国际贸易惯例、流程不熟悉,很多服务没有跟上。”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国贸部王玉晶还记得,2011年前后公司出口一批轮对到瑞士,欧洲对包装要求十分严格,过去用木架子包装的方式稳定性不够,易造成集装箱破损,无法满足客户要求,为此公司找来专业包装公司进行实景模拟并予以改进,顺利实现交付。 

“以前国外不知道太重是谁,现在行业内几乎无人不知。”说起十几年间的变化,王玉晶感慨良多。如今,在她负责的土耳其市场,太重车轮已成金字招牌,偶尔因为货期或产能原因不能参加招投标,土耳其有关方面还会专门发函邀请。 

“我们有一个目标,希望有铁路的地方,就有太重轮轴。”太重轨道交通设备公司副总经理刘耀平说,太重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加大创新驱动,让更多来自中国的轮轴“驰”向世界。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太重 世界 轮轴 产品 车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