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特刊报道>探索改革路 探索改革路

在开拓创新中前进——八届全国政协自身建设综述

2019年09月21日 08:32 | 作者:唐颂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95年5月22日,李瑞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出席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代表合影。  新华社发
1995年5月22日,李瑞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与出席中国、韩国、日本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的代表合影。 新华社发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八届全国政协在任期的五年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

1993年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为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使得人民政协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在这之前的一天,3月14日,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届政协由34个界别组成,委员共2039名。李瑞环当选为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要求,人民政协各参加单位、各级组织和全体委员继续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为指导,积极支持和协助政府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各级政协自身建设,进一步发展政协工作的新局面。

1994年9月21日,庆祝人民政协成立4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李瑞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他在回顾了45年来人民政协走过的光辉道路和创造的辉煌业绩后指出,人民政协已经植根于中国的土壤,融汇于振兴中华的宏伟事业之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程。

当晚,在21世纪饭店举办了纪念人民政协成立45周年文艺晚会《团结颂》。此前,中央电视台于9月19日播放了由全国政协办公厅编辑的电视文献片《光明颂》,系统地介绍了人民政协创立、发展的光辉历程。

而八届全国政协也将注定在这光辉的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修订章程,政协三大职能确定

1994年3月,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对政协章程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同时将“参政议政”作为政协的主要职能写入章程。

1995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出通知,中央同意政协全国委员会党组提出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规定》明确提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步骤,对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5年4月,李瑞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邀请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共商如何贯彻中共中央就《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定》发出的通知,以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

参政议政列入政协的主要职能,拓宽了政协工作的渠道和领域,为广大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参与国事、发挥专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各级政协切实有效地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从题目的选择、信息的收集、材料的积累、人员的组织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李瑞环主席如此阐述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他指出,“参政议政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是一致的。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又不简单等同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而是它的拓展和延伸。一般说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以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重大问题为中心议题,以各级领导机关为具体对象,以会议为主要形式,并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进行。参政议政则不完全受上述条件的局限,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更加灵活。”

从协商建国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确立,人民政协在服务新中国发展和建设中不断完善,实现了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人民政协的职能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是人民政协区别于外国议会和国内其他政治组织的重要标志。充分履行这些职能,是人民政协的主要工作和基本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使人民政协事业顺利发展,少走弯路,就要于决策之前充分吸纳各界的真知灼见,就要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行有效的监督,就要在各项工作中争取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反映社情民意成为重要经常性工作

八届全国政协强化的另外一项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李瑞环主席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政协是以界别为单位组成的机构,政协委员必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呼声,体察群众的情绪,反映群众的愿望,维护群众的利益。”

他指出,“人民政协在反映社情民意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位置超脱,较少受到部门或地区利益的局限,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各种情况和问题;人才荟萃,具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渠道畅通,下通各界,上达中央,可以及时地使基层同高层决策部门相沟通。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和政协委员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认真地开展起来,对于提高委员自身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对于活跃政协工作,履行政协职能,对于帮助执政党和政府全面地掌握实际情况,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挖掘和发挥政协的独特优势,八届全国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就国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言献策,如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数千万人口尚未脱贫,部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增多等等。这些都是牵动全局、久拖不利但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的问题,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事项。特别是后来随着“参政议政”作为主要职能的确定,使得政协反映社情民意的对象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更加灵活,拓宽了政协工作的渠道和领域,为广大政协委员及其所联系的各界人士参与国事、发挥专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各级政协切实有效地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从题目的选择、信息的收集、材料的积累、人员的组织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谈起八届全国政协的工作,李瑞环主席很欣慰地说,“八届政协强化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参政议政,一个是社情民意。”1999年12月,在全国政协办公厅第二次信息工作座谈会上,李瑞环主席又强调:“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一要力求真实,二要注重质量,三要争取快速,四要突出特色。”

■增设经济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入政协

人民政协的界别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个党派、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人士在人民政协组织中的具体划分形式,也是政协会议的组织形式,反映了爱国统一战线的各个组成部分。其设置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调整和完善的。1993年,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在对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作说明时,专门对“界别设置”问题作了阐释。此后对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名单的说明中,一直使用“界别”的提法。

八届全国政协共有34个界别。八届政协期间,为适应当时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特别增设了“经济界”,同时将“社会福利界”改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将原来的“港澳同胞界”分为“香港同胞界”和“澳门同胞界”,自此,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全国56个民族第一次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士,中国五大宗教领袖首次在全国政协的平台上齐聚,人们在全国政协委员名单里看到了新增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名单。

在此背景下,八届全国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的两大主题,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呈现出深入、扎实、活跃、有序发展的新局面。

■联谊海内外,讲述多党合作的中国故事

八届全国政协期间,1993年11月至12月,李瑞环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向三国领导人和有关团体各界人士主动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了我国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职能和作用,增进了三国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协组织的了解,促进了全国政协同三国议会及有关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国家地位和人民政协的国际影响力。李瑞环此行是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的首次出访,在人民政协对外交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走出去的同时请进来,1996年9月4日—6日,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举办了展望21世纪论坛,邀请中外知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研讨世纪之交的世界发展大趋势和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增进了解、加深友谊、促进合作。“21世纪论坛”是由全国政协发起并举办的国际性论坛,是人民政协开展多边交往、促进国际合作的舞台,更是实践公共外交、展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窗口。从八届全国政协开始,论坛每五年举办一次,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

尾声:八届全国政协在李瑞环主席的领导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服务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大大推动了政协自身的建设。

在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闭幕会上,李瑞环主席对着全场1773位全国政协委员坚定地指出,“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一些国家的议会制和多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在这种制度下,人民在通过选举、表决行使民主权利的同时,还可以就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在实行法律监督的同时,还可以实行广泛的民主监督。人民政协所实行的民主协商方式,有助于充分吸纳各民主党派的意见,使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和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作用同时得到发挥;有助于拓宽人民群众发表意见的渠道,做到既尊重多数人的共同意愿又照顾少数人的合理要求;有助于在团结稳定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这种民主协商方式,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创造,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一大优势……”

(本报记者唐颂整理)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