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卫生事业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

2019年10月11日 10:07 | 来源:中国健康网
分享到: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并介绍了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等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技术水平持续进步”。
据了解,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83.08亿。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同时,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例如,住院患者总死亡率已经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近年来,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呈现出“外科治疗微创化、内科治疗外科化、介入治疗常态化”的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一步要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大资金投入,聚焦跨省异地就医患者集中的病种和专科,精准开展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专科间、区域间均衡发展。聚焦就医矛盾突出的儿科、产科、精神、麻醉、病理等薄弱专科和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等方面向薄弱专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提高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完善质控指标,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控工作深入基层。同时,加强质量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这几个关注点提示了什么
□首席记者 姚常房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写的《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引人关注。记者选取了其中几个关注点,请专家进行了解读。
此次《报告》重点围绕我国内地二级以上医院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进行分析,主要截取了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相关数据,从全国30个省(区、市)抽样选取了8345家医疗机构网络填报的相关医疗服务数据,涵盖1亿多人次住院患者信息。
关注点一:重点疾病和平台学科质控能力再提升
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占据了城市居民死亡率的69.78%、农村居民死亡率的68.62%。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规范化诊治,而规范化诊治过程依赖于质量控制。
国家肿瘤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赫捷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与省级、地市级肿瘤质控中心互相联动的质控体系。国家肿瘤质控中心通过全国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开始筹建肿瘤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台,并对恶性肿瘤单病种诊疗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试点,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乳腺癌等单病种质控试点。同时,肿瘤诊疗新技术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得到推广应用,明显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报告》中一段对恶性肿瘤的论述非常显眼:2017年,全国1061家三级综合医院210多万例恶性肿瘤病例中,非手术治疗占比为73.09%,较2016上升了近5个百分点。全国1262家二级综合医院10万多例恶性肿瘤病例中,非手术治疗为69.49%,较2016年上升了6个多百分点。这些数据说明,通过非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呈上升趋势。相关专家表示,如何促进肿瘤非手术治疗行为的各项政策、制度、规范、指南等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如何去监管其服务质量和安全,已成为当前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及医疗机构面临的紧迫问题。
《报告》显示,受益于医学影像、麻醉、重症医学、病理科等支撑专业的“及时补位”,我国医疗机构临床专科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其中,2017年我国三级公立医院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及时率达96.65%,细胞病理诊断及时率达97.52%。
国家病理专业质控中心主任陈杰介绍,针对基层服务能力比较弱的问题,2011年原卫生部启动了远程疑难病理会诊项目,现在已经覆盖到1200多家基层医院,200多位知名病理专家参与其中。7年多来,比较疑难的病理会诊已经接近37万例。
关注点二:异地就医集中性趋势略有上升
《报告》显示,我国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医院工作负荷基本稳定,患者异地就医集中性趋势略有上升,医疗质量安全状况基本平稳,门诊、住院均次费用略有上涨。(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异地就医情况最受关注。此次三级医院患者流动情况的分析数据来源于2017年856家三级医院收治的3000多万例出院患者。从流入情况看,2017年三级医院收治的省外就医患者中,流入最多的省份前5位分别为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和浙江。5个省份收治的省外患者占纳入分析的三级医院收治的所有省外就医患者的60.55%。其中,浙江和广东上升较为明显,分别上升了31.63%和15.92%。从流出情况看,2017年,流出最多的省份前5位分别为:安徽、江苏、浙江、河北和河南。以常住地为安徽的三级医院患者为例,2017年,24.38%的患者选择去往省外三级医院就医,比2016年的23.19上升了1.19个百分点。
在对全国省外就医患者医疗卫生服务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2017年全国856家三级医院收治的省外就医患者中,住院总费用近500亿元,三级医院省外就医每住院人次费用为1.94万元,与本省1.38万元相比,多支出40.41%。对2017年三级医院省外就医人次最多的前10位病种分析表明,除“未特指的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未特指的乳房恶性肿瘤”外,其他疾病省外就医的每住院人次费用较本省就医高;除“未特指的支气管肺炎”外,其余疾病省外就医的平均住院日相对较低。
针对患者跨省异地就医问题,郭燕红表示,这个问题是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所导致的,将从两方面解决:一方面,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无论是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还是提高专科能力建设,都将围绕着患者异地就医比较多的病种和疾病负担重、死亡率高的病种和专业加强建设。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7.3亿元,加强全国166个临床专科的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对口支援、县医院能力建设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
关注点三:实现“高质量”仍任重道远
《报告》的前言提示了下一步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住院病历首页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医院获得性指标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民营医院医疗质量需要重点关注等。
在病案质量管理控制方面,纳入2017年度分析的4231家医院中,使用电子病历系统书写病历的占89.67%,从事编码工作的人员中有医学相关背景的占比超六成。同时,《报告》也显示,调查医院中仅有55.99%的医院使用电子病历技术归档。根据各省上传的数据,3年来,医院的信息完整率逐年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大,诊疗信息完整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有9个省的数据完整率2017年较2016年有所下降。三级综合医院主要诊断准确率逐年降低,有17个省份下降,比2016年增加9个省份。
民营医院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是民众质疑较多的点。此次《报告》中关于重症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数据分析,首次将民营医院按照级别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ICU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率、ICU气管插管拔管后48小时内再插管率等反映诊疗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民营三级医院略低于公立三级医院,但较民营二级医院和公立二级医院均有明显优势。但民营二级医院的诸多指标均明显排在最后,这也提示要加强对其进一步监管。
郭燕红说,近年来社会办医机构发展迅速,目前,民营医院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公立医院,诊疗服务量也快速增长。因此,在促进社会办医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监管和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行政部门还将把社会办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平台,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的情况向社会公开。


编辑:刘畅

关键词:医疗 医院 质量 患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