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好声音 好声音

武维华:科技创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9年10月12日 17:16 | 作者:钱炜 |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分享到: 

图片.png


中国新闻周刊:九三学社是以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能否回顾一下近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脉络?

武维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很长时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弱国,但中华民族自强图新的探索和奋斗从来不曾停息。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逐渐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有了科学救国的梦想。一百多年来,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一代代知识分子艰辛求索、接续前进。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翻开了中国科技事业的新篇章。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留下了很多难忘时刻。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全国科技人员总共不超过5万人。在新中国的召唤下,以华罗庚、钱学森为代表的一大批海外学子返回祖国、报效国家。他们都成为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奠基人或开拓者。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老一辈科学家满怀报国热忱,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一批享誉世界的科研成果,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给我国科技界留下了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迎来“科学的春天”,先后制定了“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科技计划,科技工作重点开始转向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形成了新时期中国科技工作的大格局。

1995年至2012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奋斗,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2012年、2017年,中共十八大、十九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要求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2016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2014年、2016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两院院士大会,亲自动员全国的科技力量,大大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这一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上、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取得了以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阶段。

中国新闻周刊:在新中国70年科技事业发展历程中,九三学社都有哪些突出贡献?

武维华:九三学社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可从参政党履职和社员岗位工作两方面来举例总结。

新中国成立后,九三学社有了新的政治生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以参加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方式,为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作贡献。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批进步知识分子自愿跟着共产党走,或选择留在大陆,或选择从海外归来。他们中的一部分,有的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加入九三学社,有的在新中国成立后加入。如留在大陆的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严济慈、吴学周、黄汲清、杨钟健、谢家荣、茅以升等;如回国的葛庭燧、黄昆、邓稼先、程开甲、谢家麟、严东生等。1952年院系调整,九三学社大批专家学者离开大城市,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区和岗位。九三学社社员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打基础,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

“向科学进军”时期,广大九三学社社员激情迸发。66位社员参加了“12年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5人被任命为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12位社员荣获新中国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陈芳允、程开甲为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他们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黄汲清、谢家荣在陆相生油论指导下,为新中国甩掉“贫油国”帽子作出了划时代贡献;王淦昌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王应睐、邹承鲁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改革开放后,九三学社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这一时期,就“三峡工程”、中年知识分子政策、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科技进步等国家经济建设、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议政建言。例如,1980年,经过多年努力,王选研制成功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1986年,王淦昌、陈芳允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的高技术,推动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即863计划的出台,对我国高科技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

在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期间,九三学社积极参与高层政治协商,参加重大专题考察调研,就“入世”应对、西部大开发、非典防治、三江源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南水北调等问题议政建言,受到中共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我们实施“人才强社”战略,聚集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先后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十八大以来,九三学社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就长江上游水利水电工程对全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治理与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草原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型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广泛调研,提出了高质量建言。在助力精准脱贫和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过程中,注意从科技角度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帮助。这一时期,九三学社社员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陆续取得一批新的重要科研成果,在某些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例如,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卢柯院士在纳米金属材料领域取得系统性的原创性成果;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潘建伟院士为我国在量子科技领域领跑国际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国政协委员、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为国家网络安全建设领域出谋划策。

中国新闻周刊:面向未来,你认为科学技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应当发挥怎样作用?你对九三学社发挥界别特色、建功立业新时代有什么考虑?

武维华:九三学社作为与科技界紧密联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肩负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使命;我们拥有18万科技界高中级知识分子,先后拥有189位院士;我们传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优良传统,在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必须有所作为,也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建功立业新时代,除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牢记要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多党合作初心之外,九三学社还需做到:大力弘扬爱国、民主、科学优良传统;继续推进“人才强社”战略;围绕建设科技强国履行参政党职能。(记者 钱炜

(发于《与共和国同行——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团结合作70年纪念专刊》)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九三学社 科技 新中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