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就业大事,不容忽视!

2019年10月15日 10:30 | 作者:周延礼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除了通过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以外,国家还可以采取购买培训服务的措施,例如,让更多待就业的人到一些具有资质的民营企业大学中进行培养,政府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进而推荐学员就业。

稳就业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鉴于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我对今年的就业形势是审慎乐观,同时需要高度关注就业的结构性问题。

第一,过去三年,就业成绩显著,但一些现象也不容乐观。

在党中央高度重视下,过去三年来城镇就业工作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就业状况持续改善,每年城镇新增就业都达到1300万以上,2017年创了1351万的新高,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都保持在较低水平,特别是城镇登记失业率2017年底保持在3.9%的水平;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61万人又一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为3.8%。不仅完成了过去每年初定下的新增就业目标,而且创造了城镇新增就业的历史新高。自十八大以来,我国连续6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预计未来,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只增不减。

第二,当前和今后数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要未雨绸缪。

一是推进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就业总量规模高位运行状态;二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三是聚焦就业匹配率和质量,解决择业人员对就业岗位要求高现状。

第三,当前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要精准施策。

随着技术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阶段性下岗转岗,甚至失业现象,如金融科技、保险科技应用后,底层员工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对一些行业的就业也会形成冲击。预计在保险领域,营销员现有800多万人,约40%的基层营销员面临转业的情况。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趋势,在2019年会继续存在。2019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约超过800万新进入就业市场无疑会增加劳动供给。在就业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将会带来就业的压力增大。

结合上述背景,我认为,金融机构要关注国内外经济变化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根据数据报告分析,自2018年下半年,受中美贸易争端影响,以及经济走势的不明朗,加之金融和互联网行业租赁需求放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新动能仍处于集聚阶段,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个周期,劳动力的准备同样需要时间。今年就业形势如何仍取决于政策效果能否抵消负面因素的冲击,包括经济增速回落、自身改革带来的短期冲击等。

第四,应搭建大数据平台监测就业市场,适应科技发展需要。

一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广开就业门路。通过就业供需大数据平台了解待就业人员和企业用工需求,再通过全国培训体系网络对待就业人员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后,则可把就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很好地匹配,这样既有利于待就业者素质的提升,促进就业稳定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稳定经营,进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二是提升我国的职业化教育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样有利于就业。除了通过职业院校培养人才以外,国家还可以采取购买培训服务的措施,例如,让更多待就业的人到一些具有资质的民营企业大学中进行培养,政府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进而推荐学员就业。从中长期战略来讲,通过建立劳动力平台进行培训,加之劳动力供需大数据平台解决就业渠道和企业用工问题,如此,从整体上形成闭环,则可让就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五,要落实好重点群体就业政策措施:一是大学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群体中排在第一位;二要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包括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可返还50%失业保险费等一系列稳就业政策;三要建立完善各类人群的培训体系;四要全面落实对企业降税减费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综上,我谈几点具体建议。

一是建议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政府要有针对性与有相关企业共建合作桥梁,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市场有效地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社会再就业培训机构。特别是技工技能人员再培训体系建设要抓紧推进,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三是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做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抓紧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注意做好落实情况督促检查。

四是做好各类下岗就业人员结构分析,以应对就业人员高峰期的到来。

五是重点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产业迭代带来的新的就业需求,传统产业可以以此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

六是进行教育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做好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材编织工作,发挥在岗的技术人员的作用,鼓励符合要求的技工兼职做教师。

七是不断完善就业鼓励政策措施。政府可给予政策性鼓励,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招聘各类就业人员,国家给予财政补贴资金和金融服务支持。

八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分析和研判就业市场的状况,解决就业市场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

编辑:秦云

关键词:培训 城镇 人员 业大 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