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假期结束谨防假性痴呆

2019年10月16日 08:42 | 作者:陈晶;马遥遥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C2019-10-16zx701_P_1_391_531_1360_1111

■新闻背景

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599.4万人。专家表示,如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超过70%的精神疾病患者可治愈。不少老人每逢假期结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其实是得了假性痴呆。目前,大众对假性痴呆这一精神疾病,认知还甚少。

■约访专家

经屏:

武汉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

国庆长假一过,65岁的吴先生(化姓)发现自己的记性下降明显且整天发呆,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遂赶紧来到医院就诊。

10年前,吴先生的妻子因病去世,6年前儿子去上海工作并在那里成了家。虽然孝顺的儿子一直想让吴先生来上海与他一起住,但吴先生总觉得还是老房子住的习惯,而且自己身体也还好,还是选择独自留在武汉做了一名“空巢老人”。每逢长假,儿子一家三口都会赶回武汉来看望吴先生。每当这时,吴先生都会早早买好几天的菜,给儿子、儿媳和小孙子做好吃的。

今年春节长假结束后,送走了儿子一家,吴先生突然觉得自己的记性变差了,常常一个人坐在椅子上发呆。直到国庆长假,儿子一家又提前返回了上海,他们走后,吴先生失忆的症状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晚上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都睡不着,已经连着两个晚上失眠,还经常丢三落四。

每逢节假日后记忆力减退,原来是得了假性痴呆

吴先生担心记忆力越来越差是不是得了老年痴呆,于是赶紧来到医院神经内科记忆门诊看病。医院为吴先生做了相关的检查,可结果现实他大脑并没有出现器质性病变,可以排除老年痴呆症。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后得知,每逢假期结束后,吴先生发生记忆力减退的症状都会出现,诊断他其实是得了假性痴呆。

其实,老年人抑郁症往往还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低落心情可能在老年人的抑郁中少见,但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易怒、焦虑和身体症状,有些表现与痴呆类似,医学上称为假性痴呆。

老年抑郁患者大多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相关资料显示,约80%的患者存在记忆减退的主诉,其中有比较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类似痴呆表现者占10%~15%,症状包括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抑郁既可能是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

在精神情绪因素影响下,抑郁状态可以导致注意难于集中,思维迟缓、记忆力差、定向力差、理解能力下降、头疼、昏沉等症状。临床表现其实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貌似记忆障碍而非真正的智能缺损,通常在精神因素下突然产生,情绪改善“痴呆”亦可突然消失。

假性痴呆不是大脑器质病变所致,而是一种心理状态

随后,在了解了吴先生的家庭情况后,医生为他做了神经心理评估,基本确定吴先生是因为儿子、儿媳和小孙子长期不在身边,每年也就是放假才来相聚,当他们匆匆离开后,他失去了生活重心,产生了抑郁,从而出现了假性痴呆的症状。

假性痴呆是一类特殊的痴呆表现,不是大脑器质病变所致,而是一种心理状态。假性痴呆是鉴定中可见的一类特殊痴呆表现,最典型的是刚塞氏综合征,又称心因性痴呆,多见于有强烈心理刺激的癔症和拘禁性反应等,患者可有癔症性假痴呆,童样痴呆等。临床特征为患者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突然发生的类似痴呆的状态,记忆力丧失,回答错误,连日常生活诸如穿衣也会错误百出,即给人以智能有严重损害的印象,或表现言语和举止像个稚气十足的幼儿。

假性痴呆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快乐起来。每年,神经内科记忆门诊都会开出近千份“快乐处方”来改善假性痴呆患者的记忆,而这些患者中大部分又是“空巢老人”。

很多人都知道,多巴胺能为我们制造“快乐”,但是作为一种“快乐”神经递质,多巴胺不只负责我们的情绪和感受,还负责大脑信息的传递。情绪可以从多个阶段影响记忆,包括记忆的编码、巩固和提取。如果记忆的信息与情绪是直接相关的,影响则更大。

相对而言,正性和负性情绪信息比中性信息(没有直接情绪反应)的记忆更深刻,简单地说,情绪能增强记忆。通常,我们对有情绪色彩的事,比枯燥的事记忆得更加深刻;对愉快的事,会比不愉快的事记得更好。所以,改善记忆,要先让自己快乐起来。

由于吴先生的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医生没有给他开药,而是给他开出了一份“快乐处方”。医生不仅建议他多培养些兴趣爱好,平时多做一些感兴趣,能使自己快乐的事情,还手把手地教会了他使用手机视频通话和发朋友圈,这样,吴先生在想儿子时可以随时进行视频通话,心情就会变得快乐起来。

其实,假性痴呆通过抗抑郁治疗是可以恢复的,但除了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变得快乐起来。


编辑:刘畅

关键词:假性痴呆 先生 痴呆 记忆 患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