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复兴路上>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

《望长城》: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

2019年10月16日 14:24 | 作者:王慧峰 满达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望长城》是我投入最大、最喜欢的一部作品。不论是前期采访、拍摄,还是后期制作,都下了大力气去寻求突破。”

从1966年10月的最后一天迈进北京复兴门大街2号院那一刻算起,刘效礼将大半生奉献给了电视纪录片创作。在50多年的电视生涯中,他参与创作了几百部纪录片,创造了中国电视界的许多第一,《望长城》无疑是众多“第一”中最富创新精神的。

长城是中国人最大的文化符号。1988年,中央电视台决定用投标方式挑选《望长城》总导演,最终身为军人的刘效礼脱颖而出。

有人说长城像龙,有人说长城像河,还有的把长城比喻为“人”字的一撇。其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长城很像是一条奇长的拉链,由东向西,横缀在中国北部广袤的疆域上。在刘效礼看来,长城更像是一条走不完的路,一部写不完的书。

当刘效礼率领创作班底兴致勃勃着手拍摄《望长城》时,长城沿线总计十余家电视台正在播出一部名为《万里长城》的纪录片。该作品由河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电视台把各省境内的“长城”记录下来,集合而成。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纪录片正迫切面临转型。在拍摄《望长城》之前,国内纪录片多以宣传、说教为主。中国早年纪录片都是‘画面+解说+音乐’的叙事方式,片中没有同期声,作者往往怕观众看不懂,就采取大段解说。”刘效礼回忆。

之后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的到访让刘效礼对纪录片创作有了深刻感触。“伊文思直接指出,‘为什么中国纪录片光张嘴,不说话?’”刘效礼回忆说,当时伊文思的这句话让他感觉“脸颊火辣辣的”。

其时,国外纪录片大部分已有同期声,且随着技术进步电影胶片在电视纪录片制作中已可以被取代,同期录音成为可能。让电视纪录片可以实时“说话”,成为改变中国电视纪录片旧有面貌的突破口。早在创作《让历史告诉未来》时,刘效礼已经开始尝试同期声,尽管效果很好,但是只限于局部使用,还不足以形成对整个电视界的冲击。

不出意外的,当时长城沿线各省正在播的这部《万里长城》的纪录片还是采用传统的“画面加声音”的表现形式。“这逼迫我们必须创新,绝对不能重复创作!”《望长城》的制作团队准备按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思路把这部片子拍成“重磅炸弹”。

接下来,便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模样:《望长城》采用纪实跟踪手法,运用自然光、同期声、长镜头、主持人现场采访等,在拍摄过程中做到所有的拍摄素材都带有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体现了全方位的纪实风格。

“创新是纪录片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灵魂。”刘效礼希望置之死地而后生,为了减轻大家的压力,他当时对创作团队说“成功了,是大家的;失败了,算我个人的”。就这样,怀着不肯服输的劲头和揭秘寻根之心,摄制组一行40多人,从北京故宫的午门开拍,途径河北、山西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开始了长达3年的拍摄。

这是让很多人终生难忘的一段经历:在西出阳关的第二天,在一个叫马圈弯的地方,长城只是一段高仅3厘米、宽50厘米的遗迹,向西就再也见不到它的踪影了;在沙漠中追赶野骆驼时,汽车突然爆胎,接着是迷路、通讯中断,第二天意外发现已闯入1964年中国第一次核爆炸的地方,还看到了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中国首次核试验爆心”的石碑;立下“生死状”,穿越死亡之海罗布泊,历险18天,10次穿越中国核试验场,终于找到了古楼兰的烽火台,成了第一支沿中路进入罗布泊的摄影队……

1991年11月18日,这部纪录片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日本东京广播公司同时播出,双方都创下了纪录片的最高收视率。那天晚上,刘效礼家的电话响个不停,当时中央电视台台长黄惠群激动地说:“祝贺你!”

《望长城》片中,主持人成为了一个角色,带领观众沿着长城两岸去感受人情冷暖、人间真谛;长城成为载体,片中重点表现的是长城两边的人,他们成为《望长城》的主角。“《望长城》中有一个飞机追太阳的场景,是在车上抓拍到的,这也成了《望长城》的结尾画面”。同样“不期而遇”拍到的画面还有《望长城》的片头:一个闪电过后,镜头里出现长城的剪影,配乐清唱“一次一次地走近你,不知道我在你身边……”当时的摄影徐海婴抓拍下这个镜头后很兴奋,立即告诉了刘效礼,刘效礼一看喜出望外:终于有片头画面了!在纪录片的不断创作中,刘效礼发现:“纪录片感人的画面往往是抓取的,而非事先设计。”

从《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让历史告诉未来》,再到《望长城》,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跨进一个新的里程。在那个年代,《望长城》被视为中国纪录片的呐喊,视为中国电视屏幕的一场革命。

此后,中国纪录片发展“呈现出由‘理性说教’走向‘感性启蒙’,由‘记录表象’走向‘心灵展现’的两大创作趋势”。在刘效礼看来,不论被记录的对象是人还是别样生命,也不论记录的是状态还是过程,这一切都必须是真的,“纪录片也是人类进行交流的最好的媒介,因为观众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真的”。

“我认为《望长城》体现的正是一种‘纪录的力量’,而真实就是纪录片的生命。”刘效礼说。

刘效礼如此阐释他眼中“纪录的力量”: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孩子在成长中没有照片。一个镜头,可以承载一个故事,甚至一段历史的流变;一段影像可以承载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在今天,电视人绝对不是被动记录时代的工匠,而是时代变迁进程的参与者、建设者、思考者……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