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凝聚陶氏宗族情 助力中国复兴梦

2019年11月04日 11:0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

中华五千年文明流芳,源自炎黄子孙百宗千族进取兴旺,喜在英才辈出有担当。

“三皇五帝开山祖,虞舜唐尧博福荫。同族同宗情共戚,一衣一带水融心。”诗中所说唐尧,后有一脉,即陶氏。归宗史料文献来看,距今已有4300多年历史的陶姓,得姓始祖为上古圣帝之一唐尧,唐尧又称陶唐氏,其后一支便以陶为姓。历史上,陶姓名人辈出,为丰富和灿烂中华文化做出重要贡献,并将继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19年11月2日,第七届渝川滇黔陶氏宗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在重庆石柱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陶氏宗亲近千人参加。此次年会以“弘扬中华文化彰显陶氏风采”为主题,分别举行了祭祖大典、陶氏之星表彰、企业经验交流等活动,旨在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族文明、畅叙宗亲情义、携手共谋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构建社会和谐。年会的召开,谱写了陶氏宗族发展新篇章,推进了陶氏宗族文化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渝川滇黔三省一市为主的西南地区,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相同相近的人文基础和统一的历史渊源。在这片土地上的陶氏宗亲众多,为搭建宗亲交流平台,整合陶氏宗亲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经过云南陶余山、陶其尧,贵州陶兴锐、陶人华,四川陶嘉陵、陶正钦,重庆陶德钧、陶朝和等宗亲共同联络商议,于2013年在云南昭通成功举办第一届渝川滇黔陶氏宗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西南陶氏研讨会),会上选举产生西南陶氏研讨会班子成员,并推举陶兴锐担任会长,同时决定把研讨会秘书处设在贵州六盘水,此后每年由三省一市轮流承办。

七年来,西南陶氏研讨会在宗亲文化和家国情怀之间深耕广播,不断吸引更多陶氏宗亲中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有志于陶氏宗亲文化研究的有识之士积极踊跃参与。研讨会在经济文化交流,畅叙陶氏宗亲情谊、整合陶氏资源的同时,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陶氏宗族文明起到了深远影响,为民族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构建社会和谐起到重要作用。      

2

倡家风深谋远虑

“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诸多内涵,从红头文件走向市井乡村进程中,必须普遍建构良好家风,才能得以充分落实和弘扬。

陶兴锐认为,注重家风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也历来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国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不仅反应了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而且彰显了其以文化复兴助推民族复兴的坚定决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西南陶氏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通过宗族亲友相互感染影响,以礼仪为端头潜移默化促进宗亲家风提升。”陶兴锐表示。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样的传统家风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高度契合,印证了陶兴锐思维体系的通透与科学。

实践出真知,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西南陶氏研讨会运作七年来,下属各地组织开展了许多不同形式的奖学、助学、敬老、助困、帮难等很多有意义活动。“通过组织宗亲广泛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既帮扶了社会困难群体,又对宗亲反向实现友善教育。延展开来,深入影响广大宗亲家风建设,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优良的群众基础!”谈及西南陶氏研讨会开展众多卓有成效的活动,陶兴锐高屋建瓴,一语道出深意。

一位陶氏宗亲说,陶会长不仅理论水平高,平常生活中更是严于律已,开展公益活动时带头捐款。一年年,一次次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说他是陶氏人学习的楷模、标兵、榜样,一点也不为过,他这个会长当得既是实至名归,又属众望所归。

西南陶氏研讨会富有成效的运作,来自于科学的组织架构与活动设计,更来自于一位勤恳会长孜孜不倦的奔走辛劳。

3


微信图片_20191106124523


筑族基呕心沥血

“丹旌昭广宇,弘旨得人心”。西南陶氏研讨会从筹划到正式成功建立,不仅得益于宗亲之间血浓于水的宗族感情,更得益于宗亲会创建宗旨与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呼应。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这里,他指明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目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也是行动向导。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就必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时不我待,在陶兴锐和部分热心族人走访联络后,于2013年4月29日在云南昭通成立了西南陶氏研讨会筹备组,并召开了近百人的筹备会议。在组委会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于当年的10月国庆节假日期间正式成立了西南陶氏研讨会,选举产生了研讨会的领导班子,陶兴锐众望所归当选会长。

“他这个会长真不是白当的!”陶氏宗亲一句叹服之语背后,是陶兴锐勤恳忙碌的身影。担任西南陶氏研讨会会长以来,他利用节假日不休息,和工作出差夜间时间,数十次带领西南团队奔走于贵州、云南、四川、重庆的大街小巷、城市农村,行程远超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次次筹备会一次次培训会,一次次走访、联络,才有了分别于2013云南昭通、2014贵州六盘水、2015重庆梁平、2016四川宜宾,2017年云南宣威,2018年贵州娘娘山,2019年重庆石柱的一次次成功的年会。

陶兴锐说:“对于办好宗亲会一类的组织,缺少有意义的活动,就容易冷场,年会更是必不可少,这是促进宗亲感情,调动宗亲热情的平台。正因为有了这一次次的成功盛会,起到了宣传带动效应。西南从原来没有宗亲组织到有西南研讨会到重庆四川成立了以省为单位的宗亲会。其中,重庆更是发展迅速,几乎全面成立了以(区)县为单位的二级宗亲组织。贵州、云南也纷纷以支系或区(市)县成立了很多相应的宗亲组织。”

广泛建立宗亲组织,是宗亲会的基础工程,只有根基扎实,促进宗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业才能枝繁叶茂。对此,陶兴锐时刻挂在心头。

他通过西南陶氏研讨会号召各地宗亲,对以四川泸州棉花坡陶家大院为主的陶氏古迹进行考查,组织修谱、建设祠堂等工作。特别是以云南宣威为中心,投资超千万元修建了占地十二亩,目前全国最大规模的陶氏宗祠。祠堂具有中国古典建筑特色,分三个台阶、两院心、六幢独立式风格建筑,气势磅薄,让陶氏人有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此后,重庆陶氏宗祠也成功落成,此次年会的祭祖大典更是吸引了上千名陶氏宗亲的积极参与。

“族谱、宗祠记录着一个家族的血脉延续,凝结着无数族人的深深眷恋,同时祠堂里的牌匾、陈设、族谱、对联、修祠碑记等设施,也记载着一个家族的荣辱兴衰。今天我们重修家谱、建祠堂,就是寻‘根’找‘魂’,让陶氏文化、宗族文化、宗祠文化以新的方式重新发扬光大,让祖先的遗德遗训遗风代代相传、人人继承、永不停歇。”陶兴锐表示。

西南陶氏研讨会筑实宗族根基,搭建宗族文化之台,为的是服务宗亲同时,大力唱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戏。

5

扬国魂鞠躬尽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之精魂。

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枝繁叶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让陶氏宗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互动,发扬光大。陶兴锐情怀担当,立足西南陶氏研讨会,为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竭尽全力。

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大学同师生座谈时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为此他强调必须“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陶兴锐深知,办好陶氏宗亲会,筑牢宗族文化根基,就是在为总书记强调的“基础工程 ”添砖加瓦。

肩负着会长重任,这是他沉甸甸的责任,更是光荣的使命。

着眼于大局,躬亲于小事。从规范和完善研讨会职能和管理、建立严格财务制度,到组织编写各年度会刊、促进陶氏企业交流、拓展延伸交流平台……一桩桩、一件件的工作,这个一年年一遍遍地重复着家族梦、中国梦的会长,带领西南陶氏热心宗亲脚踏实地勤恳耕耘。

有一次,宗亲会一位年轻的同事觉得太累,工作上想打退堂鼓,向陶兴锐请辞。陶兴锐正能量满满几句话,就改变了这位同事的心思。陶兴锐诚恳地说:“我把自己从人大和工商联岗位上退休,看作是刚刚开始,趁退休了可以全心全意做宗族事。只要累得有价值,对宗族、社会、国家有意义,我就无怨无悔!”

在他的感召下,这位同事重新找回了信心和目标,重新奔走在宗族事业工作中。正是西南陶氏中大批在宗族事业中积极奉献、勇于担当、努力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宗亲,带给陶兴锐无限的欣慰和动力,为光大宗族事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辞劳苦,鞠躬尽瘁。

筑实根基,兴盛陶氏宗亲会,既是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添砖加瓦,又是在构建宗亲文化丰碑。(李灏妤)

编辑:秦云

关键词:陶氏 宗亲 宗族 西南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