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协商 协商

谁在为第一书记“撑腰”

与第一书记“三同”

2019年11月14日 09:5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让我们共同努力,确保不点一把火,不冒一股儿烟,让我们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新鲜……”在东好来宝村,每天清晨都能听到村部的大喇叭播放着“禁止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广播。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东好来宝村,的确没有发生过焚烧农作物秸秆的现象。”第一书记孙孟利得意地向我们介绍说:“现在农村脱贫致富了,遵纪守法的观念也在不断增强。话说回来,让农村广大群众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不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嘛!”

“农机库房的钢构运过来啦!”我们在村部正聊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张弢和张熙隆一起兴冲冲地跑了进来。

听到这个好消息,孙书记赶忙带着我们出门去看“热闹”。“这些大家伙可都是我们村儿的宝贝呢!”孙孟利又忍不住“嘚瑟”起来。

听完了孙书记的各种“显摆”和“嘚瑟”,我们心里疑惑:孙书记哪来的底气?谁在背后给他“撑腰”?

看到我们仨一副“好奇宝宝”的表情,孙书记给我们先讲了一个数字里的“扶贫故事”:今年,省政协给东好来宝村协调了46万元扶贫资金,建设600平方米的农机设备配套库房,为27台(套)农机设备提供良好的存放、维护、保养和维修场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今年,省政协机关组织了部分党员来到东好来宝村,开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受教育实践活动。”孙书记介绍说,省政协还按照扶贫包保责任分工,17名党员将53户贫困户具体包保。不仅如此,机关党员干部还将自己的下乡补助全部捐了出来。

听完了扶贫故事,孙书记提议要带我们一起去看看日光大棚,眼下时令,也正是大棚里的蔬菜换季阶段。

“这西红柿现在什么价啦?”进了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派丰收景象,一个个色泽亮丽、长势旺盛的西红柿,宛如一个个火红的小灯笼挂在枝头,格外耀眼,我们不禁问起了大棚的承包人张成武。

此时的张成武正忙着把西红柿装筐。见到我们,他便放下了手里的活和我们唠了起来,“夏天的时候三四毛钱一斤,现在是一块多了。”张成武介绍说,今年他承包了4个日光大棚,种了两茬西红柿,收完这些,赶在年前还能种上一茬小青菜。

依靠着国家的扶贫政策,借助着帮扶单位支持的扶贫项目,如今,像张成武这样的致富带头人,在村里已不在少数。

“村里的11个日光大棚每年也能给村集体带来7.3万元的收益。”孙书记说,在省政协领导积极协调下,今年我们按照省政协领导提出的“生存靠庭院,发展靠大田”思路,结合村里实际、因地制宜引导和鼓励贫困户种植力所能及、可满足食用之需的菜蔬。90%以上的贫困户和一般户都实现了“省了就是赚了”的目标。下一步,就搞好庭院经济,我们还将提高组织化程度,争取做到种产销一条龙。

修建文化广场、村部升级改造、农电线路改造、改善饮水、援建危倒房、一对一教育助学……扶贫过程中,省政协为东好来宝村精心谋划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环境改善三大类17个具体项目。去年底,每家贫困户分红1980元,全村贫困户53户119人全部脱贫。

拔穷根,换穷貌。一项项利民惠民的帮扶举措温暖着村民们的心田,贫困户正在扶贫项目和扶贫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

本报“三同”小分队队员 高峰 田涛 吴静怡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扶贫 书记 第一书记 撑腰 政协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