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祁成年:一身羊毛味的大学教授

2019年11月19日 15:08 | 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 

祁成年(右)为养殖户讲解养殖知识受访者供图

“多亏了祁教授的帮忙,前几年,我家只有200只羊,现在已经达到750只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四师一牧场三连牧民图如普·麦苏木手指着他家门口的羊群高兴地说,以前他们一家人,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现在天天都有肉吃。图如普·麦苏木已经成了三连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图如普·麦苏木口中的“祁教授”就是先后荣获新疆建设兵团“星火计划与科技扶贫”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科技特派员、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试验站站长祁成年教授。广大农牧民习惯称这位讲着一口流利维吾尔语、一身羊毛味的科技特派员为“羊圈教授”。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喜欢跟农牧民在一起,看着他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能够帮助牧民们解决技术难题,把论文写在辽阔牧场上,我这辈子活的值了。”祁成年说,“农民愿意听我讲课,我也愿意为他们讲知识,这是我最高兴的了。”

摸实情:骑着毛驴上山调研

1987年,祁成年从塔里木大学畜牧专业毕业,留校担任动物科学学院试验站站长,负责畜牧养殖管理和技术指导。

2001年5月,祁成年被选派到十四师47团当科技特派员,挂职科技副团长。为了寻求脱贫致富的良策,他不分白天昼夜到牧场调研,对当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详细记下来回到学校反复研究。

有一次,祁成年骑着毛驴从团部到牧场整整走了3天。饿了吃馕,走到有水的地方喝几口,到了晚上就住在少数民族牧民家里。最后一天经过无人区,所带的馕吃完了,但工作还没有完成,只能四处寻找牦牛肉充饥。在昆仑山上煮两三个小时肉还不熟,就用刀子割成片吞下。

经过深入调研,祁成年了解到草场面积大,规划不到位,监管不力,牧民缺乏养殖技术。他向团党委汇报并提出“牦牛买断经营,草场租赁承包,团场宏观管理”的思路,并亲力亲为加强养殖技术推广,当年就让山区草场扭亏为盈。

出实招:推广畜牧养殖技术

没有大学教师的架子,祁成年走到哪,牧民就跟到哪,愿意听他讲课。为了参加培训,牧民们7点多就起床,骑着马或毛驴,纷纷从各个连队向团部赶来。

冬天雪大路滑,为了方便牧民,祁成年将集中培训改为分散培训,拖着瘦弱的身躯,骑马或步行赶往各个分散的连队,把牧民们集中在羊圈,传授养殖技术,讲解疾病防控知识。肚子饿了就在路边买馕啃,喝了就在水渠里喝几口。

连队没有培训场地,把羊圈、牛棚、猪圈、鸡舍当教学场地,把牛、羊、鸡群当教学道具,满地都是湿滑的粪便、刺鼻的臭味,这些对祁成年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

“你这是去哪了?身上又是羊粪味儿,又有柴火味儿,怎么烟熏火燎的?”每次回到团部,同事们都不解地问祁成年。祁成年笑着说:“我自己脏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关键是我所教的就是牧民们最想学的。”

十四师一牧场是兵团偏远少数民族聚居团场,以畜牧业为主,是南疆最大的有机羊生产基地。一牧场职工常年住在山上放羊,三连在昆仑山上有68片草场,由于海拔高,年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草场管理不规范,养殖技术缺乏,难以满足牧民们的放牧需求。

三连牧民阿西木·赛迪艾麦尔,前几年养了490只羊,现在有760只羊。“以前平均每年会有五六十只小羊羔病死,现在每年只有三五只,牧草也比以前长得好。祁教授手把手教我诊断疾病、打预防针,给我带来了很多知识和实惠,太感谢祁教授了。”阿西木·赛迪艾麦尔说起如今甜蜜的生活,笑得可开心了。

经常跟着祁成年到巴扎选购羊,到阿勒泰等地引进大尾羊,到泽普、莎车等地引进刀浪羊,改良优化本地羊品种,并学习“双羔素”“催情素”“三贮一化”“营养舔砖”“羔羊早期断奶”等配套技术,阿西木·塞迪艾麦尔如今掌握了不少羊品种改良的技能。

结对子:培育科技致富典型

近年来,47团制定了扶贫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采取“帮一带一”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

在一次给团畜牧公司职工讲课时,有一位来自河南的职工刘贵福,来新疆这几年,也没挣到什么钱,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两个孩子借钱上学,家庭十分困难,生活难以维持。

“你出人力,我出技术。”了解到刘贵福的家境状况和致富愿望,祁成年主动与他结成了“帮一带一”帮扶对子,绞尽脑汁为他出主意、找路子,手把手教他科学养殖技术,掏出3000块钱让刘贵福养猪。

在刘贵福为买饲料拿不出钱,无法经营而四处求助时,祁成年又主动帮他解燃眉之急。当遇到仔猪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的问题时,祁成年多次来到猪圈调查,找原因,帮其解决问题。

通过祁成年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如今刘贵福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成为团里年均收入过万元的科技示范户和脱贫致富典型。

“我原先对脱贫没有信心,曾打算给别人打工,是祁教授的技术指导和无私资助,让我过上了今天的富裕日子。”刘贵福抿着嘴笑着说。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成年 牧民 教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