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画好同心圆 建功新时代—议政江苏>智库 智库

关于科学引领 综合施策 不断提升我市停车建管水平的建议案

2019年11月20日 18:32 | 来源:紫金智库
分享到: 

关于科学引领 综合施策 不断提升我市停车建管水平的建议案

(2019年8月22日市政协十四届二十一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

缓解机动车停放难题,事关城市功能完善和市民切身利益,是社会反映强烈的民生热点问题,市委、市政府长期高度关注。提升停车精细化管理水平,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题,是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的重要途径。

一、 成绩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静态交通问题,为有效缓解“停车难”,大力推进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

1、 强化顶层设计,规划体系先行。 我市在不断健全综合公交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停车设施专项规划研究,2005年以来,先后编制了《南京市老城区第一批复合利用空间停车场(库)规划》《南京市城市停车设施规划(2012—2020)》《南京市停车管理规范》《南京市停车设施规划(修编)》等,有序推进了我市公共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发挥了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引领作用。

2、 加强制度建设,政策不断完善。出台了《南京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南京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以及十个试点片区停车收费政策调整方案,规范了停车场建设管理秩序。修订了《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南京市长江桥梁隧道条例》中关于地下、桥下空间进行公益性利用的条款内容,拓宽了停车场建设的选址空间。制定了《南京市鼓励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优惠政策的若干规定》,有力推动了我市停车设施的建设进程。

3、 加大建设力度,资源逐步优化。近年来,按照《南京市主城区社会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2014年以来,主城区共计建成公共停车场120余处,新增泊位3万余个;挖掘闲置土地设置临时停车场,累计设置67处,新增泊位2万余个;按照“应划尽划”的原则,利用主次干道、支路街巷划定临时停车泊位55万余个,城市“停车难”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4、 健全管理架构,收费体系合理。南京市实行市、区、街三级停车管理模式,明确市城管局牵头负责静态停车指导、协调、考核和监管工作,形成了市、区抓协调、抓考核,街道抓落实、抓管理的格局。2014年、2018年分别出台了《南京市停车收费管理规定》和《南京市机动车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 八高八低” 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利用价格杠杆调控停车需求分布、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

5、 深化智慧停车,使用效率提高。初步搭建停车管理智能化平台,实现智能化监管、指令性操控,规范道路停车管理。目前投放了1000多台电子计费终端,运用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网络,实时掌握主城地区泊位周转率、路况饱和率和停车收费率等数据。安装停车自助缴费机,开通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在“我的南京” APP中增加“道路停车缴费”频道, 实现了道路停车线上支付功能。

二、 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我市停车建管工作还存在着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停车泊位建设欠账。截至2018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8万辆,而全市停车泊位总量只有1525万个,主城六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150万辆,泊位 103万个,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停车位资源结构分配不合理,大型立体停车系统换乘中心尚未建立,大型立体停车库建设规划、实施少,人口密集的商贸地区、社区等缺乏专用停车场;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较低,不适应停车需求变化。

2、 存量资源盘活不够。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停车泊位尚未实行对社会开放,停车资源夜间闲置较多;中小学操场、城市广场、公园绿地等场所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不够,复合利用率较低;老旧小区车位配比低、缺口大,存在私设地锁、堆放杂物侵占公共停车位,周边居民、商铺违规占用道路公共泊位的情况以及停放僵尸车等现象,大量挤占了公共停车资源。

3、 停车管理效率不高。在中心商务区、医院、超市等车流量大的区域,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难的作用发挥还不够突出;停车管理信息化程度不够,车辆诱导系统相对滞后,全市停车信息资源缺乏合理共享、管理和利用;停车信用管理精细化手段缺乏,尚未全面实行实名登记,违约超时停车不能有效使用信用黑名单进行管控。

4、 政策激励供给不足。建设机械式停车设备审批流程较为繁琐,资金奖补激励效果不明显,政策设计上给予开发主体盈利空间不够;项目投资模式较单一,多元资本、民间资本利用较为欠缺;经营性停车场税收减免和特许经营等优惠政策的制定较为滞后,主城部分低效土地开发立体停车位的建设积极性不高。

三、 建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我市停车总体供给能力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迫切需要系统化综合施策加以缓解机动车停放难题。为此,我们提出四个方面18条建议如下:

(一)建设提速

1、 增加主城区停泊车位。动态化高标准配建公共场所停泊车位,利用广场、公园、绿地及公交场站、垃圾站等地下空间,建设地下、路外停车场,加快补齐主城区停泊车位严重不足短板;公共停车场建设选址既要服务于通勤出行,也要服务好商业、医院等弹性出行。

2、 加快建设公共交通枢纽换乘中心。在远离市中心的外围公共交通枢纽、商贸中心等人流密集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型停车换乘中心,形成小汽车出行与地铁、公交等公共出行的无缝对接。

3、 加快老城区立体停车场建设。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利用自有用地,公园、公共广场利用空闲地块,在规划指导下,高标准建设立体停车场,给予一定资金补助,解决老旧小区就近停车问题。

(二)存量挖潜

4、 提高存量车位利用率。鼓励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大型商场等内部停车场面向社会有偿使用、错时开放,建立停泊车位共享机制,提高车位全天候有效利用率,解决周边居民就近停车问题;周边共享居民实行实名登记,实现信用管控、精准管理、守信安全。

5、 深挖老旧小区停车潜力。结合“美丽家园”创建等机遇,整治拆除老旧小区违章建筑,取缔居民不合理占用空间,合理使用公共绿地,深度挖掘停车资源。

6、 推广大片区治理新模式。加快主城区十个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片区停车试点工作,并及时将经验推广到其它片区进行系统整治,分类施策、一片一策,深度挖掘停泊车位,有效提升停泊车位供给总量。

7、 规范停车设施普查。每3年开展一次全市性停车普查,摸清车位存量总数,建立停车基础信息库,做到全市停车信息一张网,为进一步盘活存量、挖潜增效提供依据。

(三)管理提效

8、 完善停车收费机制。进一步完善“八高八低”价格调控政策,以更加细分和精准的方式优化停车收费标准。

9、 建立停车收费区域动态调整机制。针对国家法定节假日、重大活动的交通状况和泊位供求状况,对核心及重点区域的停车收费标准可实行上浮动态调整,调控道路拥堵和车辆停车时间。

10、 提高停车泊位周转率。 对中心商务区、医院、超市、菜场等车流量大的区域,实行分时段收费制度以及1小时内标准收费,超时提高收费标准,利用价格杠杆加快车辆停放周转速度。

11、 建设全市智慧停车管理系统。通过构建“ 静态交通大数据管理平台、停车信用体系管理平台、公共停车资源共享平台” 等三个平台, 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融入“我的南京”APP,或联网高德地图建立停车云,加大动态引导力度,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使用,实现智能 诱导停车、信用管控停车、现场全程监督、优化电子收费的动态监管服务。

12、 加大绿色出行建设力度。从公交优先着手,实现停车治理协同慢行系统优化、路面秩序治理;大力实施公交投资、路权、用地等建设发展优先的政策措施,增加公交车次,优化公交路线;进一步加强公交、地铁的换乘优惠幅度,增强公共交通出行吸引力度;开辟医院看病就诊专用公交线和地铁站点到医院的公交接驳车。

(四)政策激励

13、 实施容积率奖励政策。在新建商业区、大型公建、主要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时,适当提高建筑工程停车场配建标准;在城市规划不限高的区域,对提高大型公建停车配建标准的业主单位,实施容积率奖励政策。

14、 加大主城区低效土地的高效利用。紧扣土地空间规划,促进主城区低效土地高效利用,优先用于立体停车场建设,允许配建一定比例商业设施,免交商业部分土地变性交费或先交后返。

15、 实行经营性停车场税收减免政策。利用单位存量建设用地建公共停车场时,不再征收土地出让金;公共停车场和超配对外开放部分的泊位面积,享受城市配套费减免政策。

16、 设立停车建设发展基金。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开放停车位的收费,部分纳入停车建设发展基金,实现停车场建设发展的自循环;发行停车专项债券,制定特许经营、特别收费等奖励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多元资本进入停车场建设, 拓宽停车建设发展基金来源。

17、 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开展专项检查,对未按规划和标准配建停车设施的大型商业建筑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对擅自停用或改变已建停车场用途的,进行全面清理,并依法给予经济处罚。

18、 加大违法停车处罚力度。将现有《南京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办法》升格为《南京市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条例》,加大停车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保障力度;增加违法停车成本,保障停车收费政策实施,建立路内停车收费、管理与执法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形成政策上的闭环。

来源:紫金智库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