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民企备考“绿”时代

2019年11月22日 09:21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民营企业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责任主体。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总量超过80%,在轻纺、化工、食品、电子、机械等制造业及制成品等行业都占绝对比例,这些企业承担着重要的环境治理主体责任。

●民营企业也是环境治理技术的重要贡献者。在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第三方污染治理背景下,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污染治理领域的生力军。目前,我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来自民营企业,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环境治理技术成果。

11月15日凌晨4点,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赶到郑州。李干杰此行是为了参加当天上午全国工商联、生态环境部联合召开的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份的生态环境厅(局)与省工商联建立了战略合作机制,李干杰要再烧“一把火”,与全国工商联一道,共同推进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部门与工商联部门加快联动,推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完善体制机制,形成更大范围的工作合力。

今年1月,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共同发布了《关于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时距离文件发布刚好10个月,正值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

“民营企业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污染物减排的重要贡献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受益者,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还将有更大作为。”李干杰在此间表示。

●●●大势所趋别无他路

在全国铅蓄电池行业龙头企业天能集团的车间,一块10多斤重的废旧铅蓄电池从生产线出来之后,各种原材料基本被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彩色的塑料颗粒甚至也被分色彩地分拣出来。把被分解提炼回收的物质再次送进生产线,便可重新造出铅酸蓄电池。

这是天能集团转型升级之后的变化。从2011年起,天能花了4年时间投入超过1亿元进行技术、装备升级,2013年,公司经营20多年来首次出现亏损,企业第一次尝到发展的压力。发展与环保出现不平衡,天能当年的决策是否是在冒险?

事实证明,天能选择了一条对的路子。“今天,我们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销售同比增长2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11月15日民营企业绿色发展交流推进会上,浙江省生态环境厅长方敏介绍,长兴县铅蓄电池行业通过淘汰、兼并、重组等方式,企业数由原来的22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增加了14倍,税收增加了6倍,重金属铅排放削减了九成以上。浙江培育出了天能、超威等两家全球领先的绿色能源供应商。

浙江是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最先真切地体会到经济粗放型工业化道路之“痛”的区域。西方发达国家走工业化道路花了几百年,在中国,真正走大规模的工业化道路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然而,西方国家曾爆发过的环境公害事件在中国并不少见。

脆弱的生态家底叠加巨大的发展体量,这条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中国走不起,也不能走!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在原有的“四位一体”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前不久,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部署,为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

“绿”时代来了,绿色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要义,企业不分所有制、无论大小都不可能逃避,都需要逐步适应。

需要看到的是,正如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绿色发展委员会主任、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所说:“由于历史的问题,民企绿色发展更复杂,任务更重。”

全国工商联方面的资料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总量超过80%,在轻纺、化工、食品、电子、机械等制造业及制成品等行业都占绝对比例,民营企业尤其工业类民营企业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责任主体。

发展与环境友好如何协同共进,是一道严峻考题。最早感受工业化之“痛”的浙江率先找到了答案。据方敏介绍,浙江“十二五”以来累计关停淘汰了3万多家企业、整治提升9000多家企业,整体提升了许多高污染行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份浙江答案都是一个很好的教材和案例。环境治理是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绕不过去的课程,迟早要补,早补早受益。

●●●凝聚共识谋划未来

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环保执法力度显著增强,工业企业无疑面临很大环保压力。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良性互动,需要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对于环保,目前更为迫切地需要凝聚正确的共识。

凝聚共识,从纠正错误观念开始。正如“民营经济离场”谬论一样,有某些涉企的环境问题被放大,一些不恰当的声音造成企业、社会的困惑。

“环保步子迈得太快”“企业跟不上”。去年,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谢经荣在调研中不时听到来自企业的抱怨声。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不能准确判断经济大势,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

“环保风暴来势迅猛、措施坚决、执行有力,我们来不及半点犹豫、观望。”

在会上,谢经荣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好转。9月,他在天津召开民营企业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座谈会时发现了一些新变化:与去年的座谈会相比,企业埋怨的少了,采取积极措施的多了;企业污染治理投资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增加了;提出合理性建议的也多了。

谢经荣举例说,天津惟精惟一环境咨询有限公司调研表明,生产型民营企业设置环境管理岗位的比例由几年前的不到20%上升到了80%。

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环保行业,出现了新的“国进民退”。在融资趋紧、环保投资回款慢的背景下,这是另外一种声音。

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不完全统计,行业内国资入股民企,2018年有10起,2019年1月至6月的半年里,这一数据已有8起。

对此,博天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笠钧认为,对环境产业的这一经济现象不应该不恰当地加以解读。

事实是,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进入大区域时代,例如环渤海综合治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无废城市”建设等生态环境治理行动启动,单个环保企业难以满足项目需求。“国”“民”携手,国资的资金优势有望与民企的技术、项目管理优势产生协同效应。环境产业出现的混合所有制变革,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或将催生行业新格局。

赵笠钧对本报记者表示:“顺势而为。”

●●●把工商联的平台用起来

当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意见》之时,有人会好奇,为什么这两个部门会联手?

其实,这是工商联的职责所在、使命使然。工商联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工商联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工商联的工作主题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新时代对工商联促进“两个健康”提出了新要求,打赢“三大攻坚战”,工商联不能缺位。

截至目前,全国工商联系统联系着全国近一个亿的市场主体,全国工商联有4.6万家各级商会,其中有直属行业商会31个,基本涵盖了民营经济当中的核心力量。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社会力量,工商联的平台引领作用“含金量”成色十足。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全国工商联发布《意见》之前,双方曾组成联合调研组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调研,邀请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企业家代表召开座谈会,并向全国30个省份的民营企业发放了3000多份问卷,详细了解民营企业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定位和企业诉求。在这份调研报告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意见》的重要框架。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在推进会上表示,全国工商联将全面推进《意见》服务举措落地。要发挥好工商联的桥梁作用,搭建服务平台。要搭建民营企业与环境监管部门沟通平台,及时反映民营企业环境治理方面的合理诉求。要通过参政议政渠道,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提出污染防治方面的可行性政策建议。要积极打通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部门链接,搭建环境治理领域的“政产学研用”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企业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服务。在全国工商联绿色发展委员会成立大会上,全国工商联与中国民生银行举行了共同推进绿色金融支持民营企业绿色发展签约仪式。

徐乐江说,下一步,全国工商联绿色发展委员会将与中国民生银行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基金,在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污染重点区域试点开展绿色信贷,召开绿色金融供需见面会,支持民营企业污染治理和绿色产业发展。这些试点省份工商联要按照协议要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编辑:秦云

关键词:工商联 民营企业 全国 绿色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