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聚·焦点聚·焦点

说说华创会上的“芯”前景

2019年11月26日 09:59 | 作者:毛丽萍 李元丽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19岁,就如早晨的太阳,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也有很多期待。

19岁的“华创会”,有怎样的期待呢?

11月20日至22日,以“万侨同心,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湖北武汉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如约而至。

现场,人民政协报记者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当前湖北芯片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产业体系健全。已逐步形成了芯、屏、端、网全覆盖的生产企业和产品,产业链逐步完善,上下游的配套能力不断加强;拥有芯片设计、制造、材料等企业70多家,年营业收益200多亿元,湖北和北京、上海一道跻身全国产业集聚区;产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总投资1600亿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加快推进……

如何进一步凝聚海内外人才智力,为湖北芯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聆听侨智侨言。

■■■量体裁衣出实招

“坚持跟跑、并跑、领跑三管齐下。在成熟技术路线上跟跑,追赶国际巨头;在市场需求旺盛的一些新兴领域与国际巨头并跑,争取弯道超车;需要有换道超车思维,敢于在国际前沿的无人地带创断,制定标准,打造新动能、新模式和新的产业链,实现领跑。”21日上午,在华创会开幕式后进行的武汉论坛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带来了题为《湖北加快布局发展芯片产业的政策建议》的主题演讲,为湖北芯片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邓中翰建议,一是整合资源优先发展芯片产业,建设集成电路投融资平台,以政府主导,联合企业、金融、风投机构以及社会资金共同投入;二是聚焦优势领域集中资源实现技术突破。如,以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生产企业主攻存储芯片。同时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5G、汽车电子等领域的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围绕这些领域,建立中国标准,在新材料、高端传感器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对微电子机械系统器件、传感器等方向建设制造生产线和封测线,与世界各地主流晶圆代工厂实现差异化竞争;三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合力。搭建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芯片工业技术研究院,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包括材料、设计、制造、封测、应用、装备各环节,形成上中下游紧密联动、联合开发、快速迭代验证;四是培育发展芯片人才队伍,建立推动芯片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基金,吸引国外优秀人才回国创业、就业,调动更多力量参与自主芯片的研发和应用,同时结合湖北省内高校和科研院优势,加强省内人才培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依托“田长霖科学园”集聚海内外芯片产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集成电路产业在全国和全球产业创新链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面对面的思想碰撞

当前,中国芯片与世界尖端差距仍明显,武汉如何实现追赶反超?嘉宾们纷纷建言。

“40年来,记忆芯片容量增加了一亿倍,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增长了一亿倍,存储芯片的成本降低至原来的10亿分之一。”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耶鲁大学教授马佐平在主旨报告中说,芯片上的器件数量每3年增加4倍,速度、功能、成本、可靠性等都跟着同步改进,每一次升级,都源于对传统技术的创新。

马佐平表示,相比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芯片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有充裕的经费支持,民间投资热情很高,发展后劲十足。目前,芯片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核心元器件的自制率较低,要解决这个短板,一是要将投入向技术研发倾斜,二是要加快技术人才的培养。

马佐平的观点,引起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周华的共鸣。

“差距,带来发展的动力。弯道超车不太可能,变道超车则非常现实,可实现。”周华认为,中国芯片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小,在CPU芯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与市场已被垄断,难以撼动。当前国内芯片产业已摈弃了“以买为主”的旧思维,自主创新的意识空前浓厚。“新的机会来了。湖北是中国存储技术发展的高地,在新兴的存储器领域,蕴含着大量产生颠覆性技术的机会。瞄准芯片产业的新兴方向,把各个细分领域做好,一定可以带来换道超车的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尹周平认为,在柔性光电子产业的研发上,中国起步并不晚,目前与其他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可加大研发力度,这将成为武汉未来的产业突破点。

■■■新政策里的新惊喜

“在武汉创业,总有新政策、新惊喜。”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在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时光回到1996年,已届不惑之年的闫大鹏,事业有成,任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教授。这一年,怀揣梦想的他踏上了公派赴美留学之途。

那时,光纤激光器在美国悄然兴起,而在中国却鲜为人知。这种激光器由头发丝细的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可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化工和国防军工等领域。其能量转换效率比传统激光器提高20%,耗电低,体积小,无噪音,无污染。这让闫大鹏看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他一头扎了进去。很快,闫大鹏就成长为光纤激光业的翘楚,获得美国杰出人才计划青睐,拿到了美国绿卡。当他发现自己在美国参与研发的产品被高价卖回国内时,心如刀绞。

2006年,闫大鹏随海外高端人才代表团到武汉参加“华创会”,当时,国内激光龙头企业华工科技也正在寻求一名领军人才,双方一拍即合。

2007年,51岁的闫大鹏毅然辞职,举家回国创业,很快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光纤激光器生产企业——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开启了改变激光产业的全球格局之旅。

从1996年到2019年,23年的时间见证了闫大鹏从出国学习到回国创业的全部历程。面对记者,闫大鹏淡淡地说:“我从不后悔回国。前一个10年证明我没有白去,后面的十几年证明我没有白回,这就够了。”

闫大鹏表示,今年,锐科激光的销售收入再上新台阶,达20亿元,比去年提高了30%。在闫大鹏看来,公司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激光科技产业链的发展,更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同时激光技术产业与武汉相关产业结合很紧,在武汉有相关下游企业200多家,大力研发激光产业相关芯片将更有力推动武汉高科技产业整体发展。

面向未来,闫大鹏信心满满:“自2007年从美国回国创业,武汉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我们锐科激光享受着东湖高新区提供的企业合作专项资金、领军企业奖励等一系列扶持,也享受到了减费降税的实际好处。在武汉创业,不用担心没政策没支持,只需心无旁骛地把企业做强做大。”

编辑:秦云

关键词:产业 芯片 武汉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