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最政协 最政协

此书揭秘!毛泽东向这位著名民主人士"泄露"了一个"天机"!

2019年12月04日 08:54 | 作者:宁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教授,中央马工程重点项目“比较政治制度”主持人、第一首席专家

微信图片_20191204122852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两位“政协人”李红梅、刘仰东合著的《人民政协诞生实录》(以下简称《实录》)。作者心怀崇敬地对人民政协的初史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回看,以此作为向新中国的生日、人民政协的生日敬献的一份礼物。人民政协的初史蕴藏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包含着新中国国家制度选择和设计的初心。回看初史,彰显初心,不仅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政协故事、讲好中国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故事大有裨益,而且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有重要帮助。

两位“政协人”记述人民政协诞生的故事,场面壮观,波澜迭起,气势磅礴,景象万千。这个政协故事讲得好,感人至深。好就好在从内容来说,故事紧扣历史主线,展现宏大主题,彰显新中国制度设计的初心。

微信图片_20191204112455

关于历史主线

作者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创立人民政协、建立新中国为主要线索,对人民政协诞生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节点、重大历史选择、重大制度建构、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做了清晰的勾勒和翔实的记述,全面、系统、深入地展现了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到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再到1949年人民政协成立这一历史进程的风貌。主线是故事的主干或骨架。能否紧扣主线,对治史者是否能够把握大历史的脉络是一个考验。在这一点上,作者表现了出色的能力,这样就保证了全书写作的成功。

关于宏大主题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历史性胜利的凯歌声中,中国共产党顺应大势、团结各方,揭开协商建国、共创伟业的新篇章。这就是人民政协初史的宏大主题。《实录》对历史主线的勾勒,自始至终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的形成。这次会议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意志,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国旗、纪年等重要事项,选举产生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完成了协商建国的伟大使命。虽然人们对这一集中展现主题的历史节点大都耳熟能详,但是作者对它的深度把握和重笔彩绘亮点纷呈,仍令人击节点赞。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实录》以丰富的史料记录了人民政协筹备成立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过程中新中国的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是怎样构建起来的,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协商建国的过程就是国家制度的选择、设计和确立的过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发展之路,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第一块基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有不同阶级基础和利益诉求的各民主党派,互相尊重,真诚合作,为国家构建而进行讨论和协商,求同存异,形成共识。这样就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各方面逐步建立、巩固和完善了一整套政治制度。其中党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结构和政府结构制度等等,都在人民政协诞生的过程中对其理念、原则和框架做了讨论、协商和确认,而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为这些制度的正式确立大都做了明确的规划和铺垫。总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完成了制度体系的设计和重构,从根本上回答了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宏伟的政治建设计划。

关于制度设计的初心

在这里,“初心”指的是在人民政协诞生过程中设计新中国国家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必须尊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这是制度设计的一般原则。就协商建国过程中对国家制度的设计而言,还遵循了一系列具体原则。《实录》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它真实地记述了对国家制度的设计怎样真诚地、一丝不苟地贯彻这些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人民政协的初心。它不仅体现在人民政协诞生的全过程,而且还突出体现在对新中国国家制度的设计中。《实录》告诉我们,参与建立新中国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具有高度的思想和政治自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国家制度设计成功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一方面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实践使他们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即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而中国共产党已经为新型国家制度的面世积累了宝贵经验、做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协商建国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起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共中央表现出卓越的战略规划能力,对国家制度的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引领创制的强烈历史担当和不同凡响的胆识与睿智,高度的组织、决策和动员能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本质和核心,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一开始就被确立为新中国国家制度构建的根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内涵。《实录》从三个层次上记述了人民政协诞生的过程中国家制度的设计是怎样贯彻这一原则的:

首先是新中国实行什么样的国体和政体。《实录》述及既往,指出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对这个问题已有成熟的思考;在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过程中,毛泽东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即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依据毛泽东的表述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这样,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就从崇高的理念转化成中国式民主法定的具体制度安排。有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国体和政体,人民成为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国家政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人民性”是其永恒的价值底色,始终不渝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是其天然职能。《实录》记述了新政协筹备期间毛泽东洋溢着赤诚的人民情怀的一项提议:“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种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有代表提出,政协何不采用“人民政协”,这个建议也被采纳了。

其次,国家制度的设计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实录》对国旗产生过程的记述,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实例:国旗是国家重要的标志和象征。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征集国旗方案,把国旗交给人民自己设计。从近3000幅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而成为法定国旗的五星红旗,其设计者是上海普通财务员工曾联松。这面代表人民并由人民设计的旗帜,时刻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再次,国家制度的设计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制度设计必须以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为人民”是不变的价值追求。《实录》记述了张澜到京后的第二天,毛泽东亲临他下榻的北京饭店,两个老朋友进行的一段颇有意味的对话。在这段被后人称作“北京对”的对话里,毛泽东向一个著名的民主人士“泄露”了何以“共产党真有本领,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的“天机”,那就是共产党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红色基因在新中国国家制度的设计中得到了传承。

坚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新中国国家制度的设计,借鉴了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其依循的基本原则则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国情主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国家规模、历史文化传统等,是制度产生的土壤和存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人民政协成立的过程中对新中国国家制度的设计,扎根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源于近代以来的比较选择,历经立足国情的艰辛探索。《实录》记述的关于新中国国家结构制度的选择,足以反映制度设计者这种使制度植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的巨大努力: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始直到新政协筹备的过程中前两次起草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一直主张“用苏联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的民族矛盾,即实行民族自决和民族联邦制。但是,在第三次起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中共中央基于中国同苏联国情不同以及此前内蒙古在中共的支持下成立民族自治政府的实践经验,做出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单一制国家结构而不是民族自决和联邦制的重大抉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同意了这一抉择。

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是随着人民政协诞生而诞生的,人民政协是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作为制度选择和设计依循的原则,它贯穿于协商建国的全过程。基于这项原则,新中国国家制度的构建,不是人们常见的各个政党和政治势力为权力分配展开竞争和博弈的过程,而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界各族代表谋求大团结大联合,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共识,画出民心民意的最大同心圆,一同筹划如何构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体系的过程。《实录》的作者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科学、求实的精神,记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如何贯穿人民政协诞生的全过程,贯穿新中国国家制度设计的全过程,翔实、具体、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风貌。

我们说《实录》是一本好书,还在于作者不仅具有驾驭宏大历史叙事的胸襟和本领,完整体现从旧政协到人民政协的历史脉络和内在逻辑;而且善于用事实说话,让细节发光,通过历史事实的记述和历史细节的披露,展现历史节点的奥妙和解析国家制度设计成功的密码;通过对重要历史场景的再现和关键历史人物的深描,带领我们走进人民政协成立的历史进程的缤纷画廊。作者以娴熟的描述、叙事和分析技能,透过一个个大事件中的小故事,聚焦一个个以自己的方式亲历国家巨变的历史人物,使我们时时仿佛置身某一历史场景倾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人物与参与建国设计的民主人士纵谈政权兴衰的历史规律,研拟国家制度的设计,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有如目睹。

《实录》作者治史的功夫之深,还体现在对人民政协初史的史料的掘发和辨析上。研究人民政协成立的史学论著,此前虽有一些,但因大多没有在史料的掘发上下大功夫,所以不少重要内容往往被忽略或语焉不详。《实录》的一个重要贡献,就在于作者一方面对基本史料反复研究,深入探求,从大家都能看到的史料中有新的发现;另一方面努力拓展史料范围,从百余种档案文献、报刊杂志、回忆录、日记等直接史料中搜索出不少很有价值而又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同时,作者重视史料的甄选和史实的辨析,如对“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第一个提出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1949年9月5日初稿的执笔人、冯玉祥遇难原因等的考辨,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正是由于作者对史料所做的深挖广搜、爬罗剔抉,《实录》才得以更加全面、完整、深入、细致地反映人民政协诞生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向重视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他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又特别提出要学习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回望走过的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愈加制度自信,大力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对于人民政协历史的学习,《实录》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人民政协 设计 历史 国家制度 制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