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记·工作记·工作

叶小文:厚植家国情怀

2019年12月05日 09:29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三次提到“家国情怀”———“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进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精神维系着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爱国主义又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宏大的主题,如何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其要点就在增进、厚植家国情怀。

凝聚我们这个历久弥新的伟大国度的精神资源之一,正是那永不衰竭的家国情怀。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有多少名言警句信手可以拈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孙中山)……多少沧桑付流水,常念家国在心怀。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便融入永恒与深沉的无限之中,汇集成永续发展永葆青春的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例如,我们中华民族讲究春节回家过年,这就是中国人文化认同的象征,是对自己文化记忆的顽强保留,也是对家庭、亲情等重要文化价值的坚定守候。一部世界史,四大古文明,为何唯有中华文明延续到今不曾中断,历经蹉跎不掩辉煌?我想原因之一,就因为中华民族有着这种最为顽强的文化记忆,最为深沉的文化认同。这是树根对泥土的眷恋,是水滴对大海的皈依。这种文化记忆和文化认同,一到过年就浓烈释放,年复一年可代代相传。尽管全球化进程使许多东西化解,但回家过年的执著,显示着中国人眷念家人故土之情的永不化解。家,是为我们心灵“给力”的、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结”;年,是为我们民族的年轮增添缜密和厚度的、生生不息的“同心结”;而“年文化”,则是牵动着我们这个大“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促我们同心同德同奋斗的“中国结”。

厚植家国情怀,就要更好地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国人对自己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厚植家国情怀,就要更加关心和捍卫祖国的前途命运、发展战略和核心利益,全身心地自觉投入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中,不断激发出内心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从而凝聚起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厚植家国情怀,自然要延伸、扩展为天下情怀。中国文化向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开放兼容,才能富强兴盛。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深沉的爱国主义、浓厚的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最朴素的价值追求,它是中华民族心灵永不断流的清泉,生生不息,渗透到中华文化的每一个方面,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融入民族心,铸就民族魂。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宏大的主题,要落实到厚植家国情怀。

(作者系全国政协文化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情怀 国情 文化 厚植 植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