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薪火相传忆先贤———海沧历史名人谱”

2019年12月05日 20:44 |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周起元:“开眼看五洋”的先驱

纵观当今世界,海洋权益已成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战略考量,海权握则国兴,海权无则国衰。早在明朝末年,就有一位名叫周起元的闽南士子,以其对海洋权益的深刻洞见,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海洋文化先驱。以其为题材的纪录片《周起元》,斩获了第24届(2018年)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奖。他是如何“开眼看五洋”的?他对海洋权益的主张又是怎样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周起元在明隆庆五年(1571年)出生于福建海澄县三都(今厦门市海沧区后井村)。当时包括海沧、月港在内的九龙江入海口两岸,是海内外商人贸易、定居的主要地点。

这个临海而居、以海为生之地,与内陆传统截然不同,接受的是开风气之先的海洋文明熏陶。在这里,海洋贸易深入民心,甚至渗透到了传统的书院教育中。海沧后井村有个大名鼎鼎的金沙书院,在历史上见证并记载了我国海洋对外开放的重要时间节点,在闽南大儒林希元的主持下,周起元的祖父就在该书院曾重新刊刻了一幅在中西交流史上意义重大的地图——《古今形胜之图》。这幅地图以《明一统志》为依据,详细地绘制了北至蒙古南抵苏门答腊的地理地势,是目前有据可考的最早传入欧洲的中国地图。周起元就是在这样具有开放海洋意识的金沙书院接受启蒙教育的。

1567年“隆庆开海”之后,月港成为明朝政府确定的唯一合法的对外贸易港口。一处海港,万艘商船,整个国家的经济齿轮都随之转动。万历年间的学者张燮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编写了著名的《东西洋考》。《东西洋考》是了解东西洋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汇总了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社会环境以及可到达的航线。身为张燮的同郡好友,周起元便欣然提笔为其作序,通过这篇序言,阐述了他对明朝开发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思考,也寄托了他对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深切的希望。

在《东西洋考》序言中,周起元概述了汉唐以来中国对外交流的史迹,并阐明自己对开放海禁,发展海澄一带航运业的观点。特别指出:“(海)澄之舶政,岂非经国阜财,固围强边之最便者哉!……殆其为天子之南库也。”就是使来自海洋的经济活动得以合法化,不仅利于民生,还可以成为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无异于朝廷设在南方的一个金库。周起元已然意识到开发海洋的重要意义———经国阜财、固围强边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他认为占据地理优势,不应闭关锁国,理应扩大东西洋贸易,倡导对外开放,将月港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的外贸中心,成为明王朝南方经济的增长点。他对海洋文化的远见卓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海洋探索之路。

当时,明朝政治腐败,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尤其是国税重地海澄更是深受荼毒。税监高寀在当地横征暴敛,导致了贸易境况的恶化,市场凋敝,甚至引发民众暴动。这让放眼东西洋、心系海疆政商的周起元慨叹,“余所谓掩卷而太息,望洋而兴嗟者,始乎算缗,卒乎渴泽;始乎充军实,卒乎输内帑”。意即设立官方港口最初为了便于征税、增强军事力量,然而最终却演变成充实贪官私库的手段。刚正廉洁的御史周起元痛切心肺、深感忧心,他挺身而出,秉笔直谏,上《参税珰高寀疏》为民请命,最终让贪官污吏受到惩处。

后来,周起元历任广西参政、通州兵备道,天启三年任太仆寺少卿,升佥都御史,巡抚南直隶十府。魏忠贤的亲信太监李实管理南直隶织造业,以进贡为名,加征税银十多万两,并将勒索不遂的富户报为匠户,强征服工役。周起元屡次上疏参劾,有人提醒他:“不虑祸不测耶?”他凛然道:“祸福之来,天也;君子不计,所计者是非耳!”

刚正不阿,一心为民的周起元,很快便引起了当时宦官头目魏忠贤的“注意”。1626年,周起元与高攀龙、周顺昌等7人被诬下狱,周起元虽经严刑拷打,宁死不屈,终冤死狱中。两年之后,崇祯帝继位,剪除阉党,为其平反,谥号“忠愍”,建立“昭代忠臣”牌坊。明代儒学大师黄道周亲撰《中宪大夫、巡抚应天、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兵部右侍郎绵贞周先生墓志铭》。周起元名列“东林后七君子”之一,其开眼向洋、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以及关注民生、清廉为官、不畏强权、为民除弊的节操,已成为海沧宝贵的精神财富。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副主席乐智强认为,周起元其身虽死,但魂不灭,其跌宕起伏的一生,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体现了他廉政勤政、好学善思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为民情怀,也折射了海沧人敢闯敢拼、开发包容的精神气概,激励着我们在“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下行稳致远。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供稿)


1

悬于周氏家庙的御赐谥号匾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杨衢 衢云 文庆 林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