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财·知道财·知道

环境产业“混改”标志着市场化程度提升

2019年12月06日 09:15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国企进场使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环保市场会更加开放,蛋糕会越来越大。不仅第一类项目有市场主体愿意承接,“国企进场”后,第二类项目也有主体去承接,甚至部分第三类项目也开始开放,这样环保市场的规模就会呈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放大。”

近两年,以民营企业为主的环境产业屡次出现了国资入股民企的事件,诸如东方园林、启迪桑德、清新环境、碧水源等纷纷加入混合所有制行列,坊间纷纷传出诸如“国进民退”的声音。

一些业内民营企业家曾对本报记者表示,环境产业出现的混合所有制变革,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

11月30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肇庆市人民政府主办“2019中国环境上市公司峰会”,会上,PPP专家、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分析了环境产业出现的新情况。

金永祥把地方的环境产业项目分为三类:第一类项目,有技术边界、商务边界清晰,市场开放度较高,外资、民企、外来国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较多;第二类项目,项目整体边界不十分清晰、或者部分边界不清晰,有一定开放度,主要是外来国企尤其是央企参与;第三类项目,项目边界非常不清晰或者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开放度很低,主要是本地国企特别是平台公司在投资,市场化程度都不高。

据他观察,2013年以前环保产业市场化部分主要是第一类项目,国企参与的市场化项目不多。2014年以后国有企业开始参与市场化项目,第二类项目有了发展。2018年以后,出现国企开始收购民企股权。

金永祥认为,国企进场使环保产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环保市场会更加开放,蛋糕会越来越大。不仅第一类项目有市场主体愿意承接,“国企进场”后,第二类项目也有主体去承接,甚至部分第三类项目也开始开放,这样环保市场的规模就会呈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放大。

民企和外资的市场规模有减少吗?“市场增量主要来自国企的参与。尽管国企会与民企、外资竞争第一类项目,同时民企也开始与国企组成联合体参与第二类项目。这两年有的民营环保企业遇到了麻烦,原因很多,必须承认拿项目过多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这说明民企的机会是增加的。”

金永祥指出,环境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增加,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第一类项目相比,边界不清晰的第二类项目在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时难度更大,但绝不是不可以做。第二类项目会对投资主体的战略定位、企业文化和政治责任提出公益性要求,政府从本意上讲不希望参与这类项目的企业亏损,也不希望其盈利过多,因此对国企就有了倾向性。

在他看来,国企进场实现了环保项目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由各地政府分散自行实施环境项目的局面,从而在技术上、管理上、治理水平上有了大幅度提升。

“环境产业的进一步开放以及开放后效率不断提高是一种历史趋势。各类投资主体应放弃固有的舒适区,主动对接市场机遇,解决时代难题,才会迎来大的发展。”金永祥最后表示。

再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0年1月1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自有法律保驾护航。有人再戴着有色眼镜“简单粗暴”地看待国企、民企,不应该也不恰当。

编辑:秦云

关键词:项目 类项 环境 产业 国企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