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悦·生活悦·生活

茅威涛:寻“尹”之旅

2019年12月06日 15:25 | 作者:罗 群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本报记者  罗  群

今年是越剧尹派创始人、表演艺术家尹桂芳诞辰100周年,众多尹派传人开展的纪念活动,形式多为演出。今年也是尹派传人、越剧名家茅威涛从艺40周年,她别出心裁地开启了一段寻“尹”之旅,叩问自我、思考越剧,追怀太先生尹桂芳。

第一站自然是尹桂芳的故乡浙江新昌西门外小龙潭村。11月23日那天,天色阴沉,霜叶如染,小龙潭村尹桂芳纪念馆里烛光摇曳。茅威涛献上从杭州带来的鲜花,点上三炷清香,恭恭敬敬地向太先生遗像拜了三拜,随后重重跪在地上,叩了3个结结实实的响头。

1980年,尹桂芳在上海演出全本《何文秀》,茅威涛所在艺校教尹派的宋普南老师把茅威涛带到后台,拜尹小芳为师,拜尹桂芳为太师父,过程顺利得似乎有些草率。几十年了,茅威涛一直没有举行过像模像样的拜师仪式,这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此刻,这个遗憾终于得到了一点弥补。

茅威涛给太先生带来了一份“作业”——《返场:茅威涛从艺四十周年特辑》。这是一张茅威涛花了11年才完成的专辑,6张CD里收录了56段唱段,涉及26部戏。除了40段茅威涛新创剧目中的主要唱段,还有16段是尹桂芳和尹小芳的经典唱段。

当茅威涛恭敬地把专辑放在案几上时,眼中有泪光闪烁,她脑海中闪现着1998年夏天,一手一脚瘫痪的太先生给她写的那张字条:“艺无止境,与学生茅威涛共勉。”茅威涛从没忘记这句话,新专辑是献给从艺40周年的自己,更是献给太先生和越剧尹派艺术的。“我身上有1/2血统的尹派DNA,当年太先生身体不好,都是我们尹派‘二传手’尹小芳老师亲授,这是我的幸运。但是,尹派的下一代已经没有机会亲见太先生和尹小芳老师表演和演唱。我希望给自己一个交代,不让尹派的DNA再被稀释甚至消失。”茅威涛说。

茅威涛的第二站是越剧博物馆和越剧小镇,它们位于浙江嵊州,这里是越剧的诞生地,也是越剧人的娘家。

越剧博物馆回廊上挂着“越剧十姐妹”像。在茅威涛眼中,10位前辈中的每一位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都在越剧道路上无怨无悔、矢志不渝。

今年元旦,越剧小镇试运营,由知名导演郭小男执导的明星版《山河恋·送信》在越剧小镇古戏楼首演,茅威涛在剧中扮演申息,这是1947年太先生曾经扮演过的角色。对茅威涛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出戏,更是时隔70年后《山河恋·送信》的一次再生,是对“越剧十姐妹”的深情致敬,是对越剧精神的延续和传承。茅威涛深知,无论自己还是越剧小镇,在越剧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的都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越剧小镇的百亩花海、剡溪江畔,茅威涛一边走一边感慨、一边展望。“等2021年这里通了高铁,我从杭州的家里出来,只需半个小时就能直达越剧小镇。那时杭州有个安放身体的家,越剧小镇有个安放精神的家,我会在两个家之间来回穿梭,步履不止。”茅威涛说。

茅威涛寻“尹”之旅的第三站是女子越剧发源地浙江施家岙。到达施家岙古戏台时,夜色已经降临,茅威涛如孩童般活泼起来,就像她的专辑名——“返场”,她似乎又重返18岁了,俏皮地坐在后台,拿起锣敲打起来,投入而专注。“太先生当年就是从这个古戏台出发,一路唱到上海滩的。”茅威涛说,这个古戏台在她心里是女子越剧的始发站,是女子越剧的精神源头,2006年她排新版越剧《梁祝》时,还特地赶到这里,拍了一组剧照。

古戏台勾起茅威涛太多感慨与回忆,光靠诉说已不能尽兴,茅威涛开始给同行的人示范老生、小生、花旦的亮相,用“赋子”唱了一段《白牡丹》,用“吟哦老调”唱了一段“路遇大姐得音讯”。那声音、唱腔里的轻松诙谐,把听者统统“俘虏”了。

此刻的茅威涛是轻松的,但她肩负着传承发展越剧的重担,总是无法轻松太久。唱了一阵,她就不自觉地想起越剧前辈袁雪芬跟她说过的话。她记得,袁雪芬用越剧的念白跟她说过:“越剧正在进行第二次改革时,‘文革’开始了。10年后,我们已经老了,越剧第二次改革就靠你们了,小茅同志,你要担起这个责任。”多少年过去了,人已远去,言犹在耳。

越剧的下一个百年,该如何再度辉煌?越剧不仅要有一百年,还要有二百年、三百年乃至久远,这一代代的传承工作又由谁来做?这是茅威涛在寻“尹”之旅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一代越剧人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茅威涛 越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