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铸造河洛文化新辉煌

2019年12月09日 11:34 | 作者:孙金诚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12月9日电(记者 孙金诚)由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河南省政协、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五届河洛文化研讨会于11月27至28日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回顾总结了第二届理事会七年来的主要工作,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机构,修订通过了新的《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章程》,确立了新时代河洛文化研究立足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的总要求、总方向。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主任朱小丹当选为新一届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长。

在两天时间里,与会代表围绕“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主题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河洛文化研究要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充分发挥政协制度组织人才优势,推动河洛文化传承发展。要不断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厚植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民意基础。要加强自身建设,推动河洛文化走向社区、走向校园、走向世界,促进新时代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立足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

文化兴则民族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泉和文化内核,河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探索新时代河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力量,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贡献。

朱小丹在新一届河洛文化研究会第一次理事会上指出:“研究会新一届理事会要紧紧围绕立足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的总要求、总方向,确立质量为先、质量为重、质量引领的研究工作导向。”他强调,河洛文化研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在提高河洛文化研究质量上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延伸组织覆盖,扩大研究领域,集聚优秀人才,深入研究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和精神特质,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河洛文化的传播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整体提升河洛文化研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水平。

“研究河洛文化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交叉碰撞中创新思路,又要立足河洛、跳出河洛、放眼世界和未来。”在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院长梁留科看来,要把河洛文化放到中华文明形成演进的伟大进程中,加强文明互鉴和文化交流。“只有将跨学科研究思路、新时代使命情怀和兼收并蓄、包容共通的世界胸怀纳入到新时代河洛文化研究之中,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巩固扩大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成果。”

“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成分,河洛文化的研究和深化必须从更高的层面进行考虑。”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认为,应当在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的大势下深化河洛文化研究。“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对于河洛文化研究者而言,就是河洛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换句话说,河洛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也是文化自信的学术基石。我们必须从中华民族精神复兴的高度,来认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和河洛文化的意义,千万不能低估了它的意义。”

加快推进河洛文化传承发展,既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施。湖北社科院楚文化所副所长陈绍辉提出,要积极推动河洛文化在精神层面、创作层面、产业领域、服务领域等发挥作用。全面梳理河洛文化资源,建设河洛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共享服务平台大力提升河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积极实施“互联网+”和“河洛文化+”行动,大力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合理流动,积极推动河洛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优化升级文化产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河洛文化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众志成城、群策群力,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生广泛的影响。”河南科技大学副教授黄婕认为,目前河洛文化的研究力量分散,研究缺乏长远规划,基本上是各个科研机构和单位各自为政,专门研究机构缺乏,研究者都是进行自发的研究,这也导致了该领域始终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研究,呈现重复和碎片化。她建议,创建一份以书代刊的杂志,使河洛文化的研究有专门的成果平台,让更多人的学术成果为社会、学界了解和认可。

推进两岸交流深化两岸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渊源深厚,是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重要人文纽带。两岸交流互动已经成为河洛文化研究的一个突出亮点。

本次会议指出,河洛文化研究必须推进两岸交流,深化两岸融合。要吸引更多台湾岛内专家学者参与,围绕闽台文化、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历史渊源等课题开展合作研究,提高两岸河洛文化研究的契合度,深化两岸同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交流互鉴,在海峡两岸之间厚植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民意基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与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闽台文化同样根在河洛。闽台方言同属河洛语系,闽台风俗源自河洛古风,闽台民间信仰诉求与河洛相同。”福建省政协研究室综合处原处长戎章榕表示,深入研究河洛文化的内涵、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光大中华民族精神,深刻体认“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台湾是河洛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在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原理事长赖进义看来,台湾文化虽然具有传统与现代、跨族群与跨文化的多元面向,但其核心仍然是以河洛文化为主体,经由闽南人与客家人,在不同的时空经过创造性转化形成现代台湾文化的新面向。“台湾云门舞集算是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在台湾文化中的呈现。”

“台湾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无论从民族民系、血缘宗亲、文化思想、伦理民俗、经济地理等都源于祖国大陆,和祖国大陆密不可分。”台湾中华侨联总会原理事长简汉生则表示,河洛文化始终深刻影响台湾的发展,探讨河洛文化与台湾的关系,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姓氏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部分,中华姓氏的主根在河洛地区,台湾姓氏80%以上起源于河南,台湾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多认为自己‘根在河洛’。”河南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毕素勤表示,近年来,不计其数说“河洛话”、称自己为“河洛郎”的台湾同胞不畏艰辛,从岛内海外到河南寻根祭祖,充分说明河洛文化的厚重及对台湾文化的深刻影响。

“河洛文化认同是台湾永远去不掉的‘中国化’,这是‘九二共识’的文化基石。”福建云霄县博物馆馆长汤毓贤认为,河洛文化南迁催生了闽南文化和台湾文化,利用闽南文化优势能量引领两岸心灵契合,是拓展闽台民俗文化交流,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可持续民心工程。“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客家先人从中原地区迁出,对故土深深眷恋,他们把中原河洛文化作为联结族群凝聚力的纽带。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不仅是指台湾文化与闽南文化乃至全闽文化的同一性,更在本质上与民族传统中原华夏文化的完全同一性。”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驻会副主任、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尹宗华表示,在当前两岸复杂的情势下,有必要特别突显中原河洛文化的南传与发展的历史事实,以进一步加强两岸文化的本根认同,从思想上和文化上维护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国家的统一大业做出贡献。

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黄河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如何在河洛文化的传承发展中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是本次研讨会与会代表热议的焦点。

“河洛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从古到今世世代代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朱小丹表示,要立足培根铸魂、凝聚精神力量,深入研究河洛文化在黄河文化历史沿革中的重要地位和杰出贡献,揭示河洛文化、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发挥其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积极作用。

“河洛文化是整个黄河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中江认为,探寻河洛文化的渊源,追溯其发展脉络,探求华夏文明之根,探索新时代河洛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增进文化认同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只有将河洛文化研究上升到学术创新、高度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才能坚守中国立场、体现中国态度、展现中国智慧、贡献中国力量。”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和主体,成为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执行院长安国楼看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现代的科学技术,也离不开传统的文明和文化基础。“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认同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港澳台地区、全球华人和内地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故土,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

“加强河洛文化研究,有助于使河洛文化深入民族灵魂的深处,成为激发人们不断奋进的文化动力。”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薛瑞泽认为,河洛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完善,从而形成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而作为地域文化的典范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发挥其历史作用,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可以提供历史的经验,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在新时代吸收河洛文化的精髓,并将其精神内涵运用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对于我们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将具有积极的作用。”

“河洛文化蕴含的‘和合精神’‘开放创新’‘厚德载物’等精神内涵和‘一带一路’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的思想精髓异曲同工、一脉相承。”陕西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杨东晨表示,河洛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扬弃周边地域的文化,从而使自身日臻完善与成熟。弘扬河洛文化精神,对于展现大国担当、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拓展文化共享空间、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与强烈共鸣、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构建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小知识

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2006年2月24日在北京成立以来,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以及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的指导下,与有关地方政协密切合作,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优势、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学术研究人才优势,深入开展研究、传播、交流工作,先后在两岸召开了11次学术研讨会,出版了11部论文集,承担了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专著16部,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反响,为海峡两岸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文化 河洛 研究 两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