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CSR要接好“一带一路”所在国“地气”

2019年12月13日 09:31 | 作者:吴志红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能否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企业运营,对实现“一带一路”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目标至关重要。不仅如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建设,也是提升企业软实力、有效化解潜在风险的有效手段。11月中旬,全国工商联发布《“一带一路”沿线中国民营企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报告调查对象基本覆盖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非洲、中东、中亚和西亚等地区。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CSR)课题的研究成果颇值得海外创业的中国民企三思。

研究团队发现,企业参与当地慈善活动较少,频率低。从受访企业在当地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频率来看,有28.5%的企业表示从未开展过,有9.6%的企业几年才会开展一次。每周或每月至少有一次公益慈善活动的企业仅占4.8%。更多的是表示每年至少有一次,占比35.7%。

当被问及在公益慈善领域投入的资金大概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时,16.2%的企业表示尚未参与公益慈善事业,31.1%的受访企业表示低于3%,22.6%表示介于3%-5%之间,高于5%的企业占6.2%。

中资企业在当地公益慈善领域的低投入与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不重视息息相关。这可以从企业在当地公益慈善领域的低投入、低参与的现状与企业对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工作的高评价之间的矛盾体现出来。

一方面,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的薄弱,各受访企业都是有所感知的。尤其是在受访企业对当地媒体关于中国企业的负面报道内容的感知中,20.4%的受访企业提到负面报道的内容是“中国企业只顾自身经济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类负面舆情的传播对中资企业在当地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对于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文化方面的工作,却有62.3%的企业自评“非常好”或“比较好”。这直接说明中资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有限,并没有被当作企业面临的困难来予以解决。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研究团队考察了中资企业眼中最应该开展慈善活动的领域。结果显示: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偏于传统,认为开展慈善活动的领域应更多集中在助贫扶贫(38%)、环境保护(34.5%)和教育(31.6%)等传统领域,却对参与关爱弱势群体类型的公益慈善活动(如关爱老人、残疾人、罕见病患者等)认知偏低,对民族宗教类、文化艺术类、社会创新类与社区发展类公益慈善活动参与较少。

也就是说,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偏传统,缺乏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的自觉性。

民企走“一带一路”,文化层面的人文交流必不可少。如何实现民心相通,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多带CSR“神助攻”,更容易接上所在国的“地气”,“一带一路”上或会有更好的回报。

编辑:秦云

关键词:企业 慈善 一带一路 责任 公益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