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巴中市政协专题协商建言 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

2019年12月13日 19:45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及巴中市委、市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决策部署,特别是巴中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巴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巴中市政协把“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作为今年协商监督重点,7月以来组织专题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企业家访谈、问卷调查、民企服务队座谈、外地考察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界别联组协商座谈会、专题监督性常委会、主席会,开展多层次协商监督议政,积极为推动民营经济政策落实落地建言资政。

一、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加快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围绕破解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持续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的出台落地,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出台《巴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细化量化政策措施,持续开展“好差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政策落实成效明显。民营资本准入投资市场全面放开,税务、社保部门减税降费政策执行到位,水、电、气价格有所下降,融资难题有所纾解,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培育、技术创新、规上入库企业的财政奖补部分政策兑现。市场主体持续增长。10月末,新增注册主体9729户、注册资本金166.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92%、17.64%。民营企业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总体感到满意。

二、 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中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虽然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礼包”沉甸甸,但在政策落实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企业反映获得感不强,促进效果不明显,感受到了政策春风,没感觉到政策温度,政策落实任重道远。

一是工作措施推进力度不够。市十条39项具体措施中,已落实的仅3项,正在落实的17 项,配套方案还在拟定的16 项。“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本市内完成注册登记的企业首次上市公开发行股票的给予300万元人民补贴”、“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政策信息发布平台”3 项工作还没启动。兑现落实市级好于区县,区县好于乡镇,市级部门间、区县间、乡镇间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二是营商环境有待改善。66家企业反映营商环境问题700余条。其中,行政审批类217条,主要表现有:政策不熟、环节多、前置手续繁琐,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只讲“不能办”、不讲“怎么办”、只怕 “不清”不怕“不亲”。如办一份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部门推来推去,足足等了四个半月。招商引资类196条,主要表现有:搭建服务平台不力、不诚信、投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招商“无序竞争”。涉农企业普遍反映政府招商承诺奖补政策基本不到位,JQK(钩诓卡)和GPQ(拐骗圈)现象仍然存在,光雾山米业有限公司异地搬迁,因政府承诺的补偿资金至今不到位,企业社会筹资背负沉重利息,停产已两年。执法检查类147条,主要表现有:以罚代法、只罚不管、重罚轻管,多头检查、执法粗暴、执法不公。企业反映环保例行检查和上级督查频次过多。涉企收费类91条,主要表现有:水电气垄断收费、中介组织收费不规范。如机动车检测费不降反升,天然气改“转供”为“直供”还未出台具体实施细则。清正廉洁类49条。

三是融资难问题仍未缓解。企业财务管理普遍不规范,授信级次低,有效抵押物少;金融机构信贷产品创新不够,存在催贷、抽贷、断贷现象;财政应急周转转贷、融资担保业务停止。

四是制约政策落实因素较多。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刚性。政府激励企业发展奖补所需资金超过财力承受能力,政府及国有企业清偿民企欠款成效不明显;奖补兑现逗硬严苛,政策走样;信贷环境不优,全市金融贷款综合坏账率达4.8%,抵近5%红线水平,存贷率低于省内其他市州10多个百分点;生产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筹集难度大,部分僵尸企业占地处置不力,园区企业产权办理困难多。南江广域房产公司反映2011年与2013年政策不一致,企业被迫接受罚款,后因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至今产权证办不下来。恩阳创业园建设项目因金汇公司迟迟不变更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主体与建设主体不一致,导致规划、施工等手续不能办理,项目 停工达一年之久。

五是政策宣传面窄力弱。宣传手段不多,解读不系统不深入,政策透明度和知晓度不高,缺乏具体操作规程,企业不知哪些适用于自己,部分责任单位和经办人也对政策措施掌握不够。

三、 多举措狠抓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

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工作保障。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贯彻“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方针政策,把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内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强化部门职责。完善区县 、乡镇机构改革后续工作,配齐配强各级民营经济工作服务力量,加强统筹协调、检查落实工作职责,充分运用定期检查、专项督查、民主监督、第三方评估、绩效考核、社会监督、“阳光问廉”、党委主要领导年度述职等多种监督评估手段倒逼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到位,推动政策执行落实。完善配套措施。加快出台完善配套措施、实施细则,尤其是要制定我市民营企业分类发展支持机制,将《巴中市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条措施》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将部分宽泛性条款可操作化,实现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定制化政策支持。

完善扶持措施,缓解资金难题。强化银政、银财、银企合作,促进政府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有效融合,提高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财政措施:持续补充川陕老区振兴发展基金股本金和产业扶持基金、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资金、应急转贷资金规模,发挥政府资金普惠性引导作用;清理规范现有奖补政策,完善奖补机制,发挥政府资本对转型升级、技术创新、规上入库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的导向作用;做实PPP项目财政风险评估和预期收益论证,将更多优质项目列入中央、省级项目库,增强公益性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附作用。金融措施:抢抓国家政策银行及商业银行参与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强化银政对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用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等政策;加快推进社会综合信用体系建设,对金融失信企业在扶持政策和政府补贴上予以限制;加大恶意拖欠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加大对金融案件的办理力度,提高执结率和涉案财物返还率。土地措施:千方百计筹措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尽可能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加快土地使用确权颁证办理工作,为企业抵押融资提供有效帮助。

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服务改革,规范行政许可、简化办事程序,消除 “最后一公里”服务障碍;加强典型宣传,鼓励各级干部担当作为,树立鲜明导向,落实容错纠错激励机制,查找锐意进取不足的深层原因,紧扣高质量发展,推进务实改革、精准问责,杜绝问责泛化、一问了之、转嫁责任等做法,为基层干部抓落实、补短板松绑减压,让想干事者放下包袱。二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围绕“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目标,制定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准则,编制服务企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探索开展对基层执法部门第三方评估工作;进一步优化“好差评”评价路径和实施步骤,持续开展“四风”问题日常监督,确保成果有效运用,倒逼政务服务水平提升。三是建立规范完善的涉企信息发布体系。抓好涉企政策信息、涉企行政处罚信息、企业信用信息上网工程,以信息化促规范化,以公开促公平公正。四是尊重企业家队伍。破除官本位意识,真正把民营企业家真正当作自己人,将民营企业家纳入地方主要领导提拔任用谈话范围,借鉴外地招企业、暖人心的做法,通过制度予以规范,变为各级干部的具体行动。五是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部门协同意识,打破区域局限,无论国企民企、招引的和本地的、先引的和后引的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信用联合惩戒制度,充实完善“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容,推动信息公示系统在个人诚信、银行征信、商务洽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政府带头守信用、讲诚信,开展政府及部门承诺兑现专项清理活动,采取自上而下、下查一级、“一把手”负总责的方法,对招商引资中有书面承诺而未兑现的进行清理,明确责任主体和兑现时限,逐步兑现。

提振民企能力,助推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创新。引导企业进一步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工作列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建立健全非公党建组织、职代会机构,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深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创新。坚持高端人才、团队人才、技能型人才并重,完善人才落地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政策。三是强筋壮骨提振信心。鼓励民营企业家主动参与培训,吃透政策,善用政策;引导企业家坚守实业报国,戒除浮躁,专注主业;引导企业家紧跟科技前沿,创新筑道,管理修为,提振信心,增强创新发展与转型发展能力。

政协委员资政建言

符大纲常委:坚持“一视同仁”,解决认识上的偏差。让民营企业与国企平等享受各种资源,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重视外来企业和本地企业,防止引进了外地民企,而把本土民企推向外地的现象;同等做好招前引后服务工作,克服重引不重“留”、重招不重“服”的功利心理。把握“一个标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兑现政策不开“空头支票”,精简程序,强化监督,纠正行政不作为、滥用职权、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行为,解除企业家们的“后顾之忧”。适用“一个规则”,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强化企业法纪意识,自觉拒绝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加大失信企业信息收集、行为曝光、监督检查力度,并建立“黑名单”,严惩失信行为;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引导企业提高实力,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邓有初常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入园企业办证难。在项目招引上,全面推行“负面清单”提前告知制度,在政务服务中心网站增设“常用表格”模块,列出“表格清单”和“样表”;增设“网上办证”模块,完善“资料上传”“自动生成”和“申请提交”等功能,实现证照申请网上办理。在证照办理上,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并联审批科”审批协调服务职能,推行一站式、网上联审联签。对不需要实地核实的,各相关部门力争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联审联签;对需要实地核实的,实行一次性核实制度。在文书送达上,开辟证照送达“绿色通道”,探索邮寄送达或委托送达模式,尽量让企业少跑路。在服务监督上,将办证服务质量作为整治“中梗阻”、投资软环境建设和“营商环境提升年”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服务态度、办理时限、企业投诉等作为量化指标,逗硬考核。

何玉华常委:打通政策落地堵点。做到“两个同步”。政策出台必须同步推出配套措施、实施细则,明确申报流程、条件界定,避免模糊表述;必须同步开展宣传,根据受众需求,分类解读、案例解读、点对点解读。建立综合网络信息平台。尽快建立涉企政策、信息综合平台,并充分整合维权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及时将各级涉企有关文件、企业诚信、物流信息、维权服务、政务服务、奖补程序等在平台上发布,并通“5G+”、云服务方式,打通政府、部门、企业、银行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解企业了解政策渠道不畅、专业服务无助、维权迷茫之急。建立解难会商专办、一体监督机制。用好涉企服务网络直通车,畅通民企诉求表达和问题解决渠道,市、区县、乡镇三级政府一根链条贯通、一个平台监督,对跨地区、跨部门、久拖不决的复杂问题、个性化问题,一事一议解决,避免投诉无门、四处托熟人找领导。

谢 静常委:正确看待纾困政策、促进公平竞争、提高服务效能。客观看待纾困政策,克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政策”上的急迫心理,克服认为政策都是写在纸上的偏激心理。促进公平竞争,全面放开市场准入,特别是在竞争性领域,打破政府对国企的隐性担保,提供国企和民企公平竞争环境。提升服务效能。强化统筹协调,整合主管部门职能,建立联席会商制度,定期会商解决涉企问题;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制定亲清政商关系行为准则,落实容错纠错机制,畅通意见诉求和处理反馈机制,全面建立基层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参与的企业家接待日制度,提高企业满意度;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刘晓华常委: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社会需强化三种意识。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法治意识和水平,防范各类风险。强化服务意识,把保姆式服务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强化亲商意识,加强正面宣传,营造亲商尊商环境。

赵思俭委员:要为各级领导干部松绑解压,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解决干部不想干事,不敢干事,不敢担当,不愿与企业交往,怕被问责等问题。要持续解决好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整治基层干部和科、股长中存在的中梗阻,增强基层干部和部门中层干部廉洁意识、服务意识、担当意识。要加强招商引资,持续招商、经常招商、以情招商,党政主要领导各自的招商项目要互相支持。要体现公平正义,民营企业不需要优惠政策倾斜,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尊重,要在资金、项目、土地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对待。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政策 企业 落实 民营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