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藏闻逸事藏闻逸事

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文博热点

2020年01月03日 16:39 | 作者:李冰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承办了“加强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题协商会、“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促进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物保护法实施与文博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政协学习工作”三项专题调研,开展“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专题视察和送文化下基层活动。



2019年4月,调研组在西津渡考察时的场景。


2019年4月,调研组在西津渡考察时的场景。



依据相关报道,本报记者整理了2019年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牵头组织的履职活动,重点围绕文博事业发展,梳理出委员们关注的几个热点话题。

热点一:

大遗址保护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大遗址保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9年初的全国两会上,无论是各省政协、民主党派的提案还是委员个人提案,关于大遗址保护的内容颇具建树。

2019年4月,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对山东、江苏两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中,委员们考察了山东临清运河钞关、戴村坝遗址、南旺水利枢纽,江苏镇江西津渡、扬州宋夹城、淮安漕运总督部院遗址、洪泽湖大堤等大运河水利工程、遗址遗迹和古城古镇。

委员们看到,通水通航之处,古城镇保存相对完好。比如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的西津渡古街,保留着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元代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一地三城”之一的扬州宋夹城,不仅实现了原址复建为考古遗址公园,更进一步开发成体育休闲公园。山东临清“因水而起,因运河而兴”,大运河通航时期车船辐辏、商贾云集,可以算得上是一线城市。现在,断水断航的临清仅存的,是一些古代建筑的遗迹,有些甚至仅剩建筑地基。

2019年7月中下旬,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率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调研组,赴山西、陕西就“文物保护法实施与文博事业发展”开展监督性调研时,考察了汉长安城、石峁、统万城等多个大遗址保护工程。

相比陕西的皇宫遗址,山西则是木质古建筑居多,现在还有居民在这些古城古镇古村里面生活。不仅晋陕两省,全国各地的遗址各有特点,如果为了保护古建筑,让群众搬迁出去,原址封存不动,就是把“活”文化形态变成了“死”文物。

委员们认为,大遗址保护,要保护的是不同时期的遗产和记忆。目前,一些大遗址保护工程强调“修旧如旧”的概念,大力开展古建筑修复工程。“修旧如旧”要明确“大保护”的概念,不搞大建设、大开发,要保留不同时期的建筑,不能为了“修旧”而出现年代断层。

遗址文物保护要以人为本,不能跟群众生活矛盾。委员们建议,对于大遗址的保护要进一步坚持“活化”理念,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和遗址遗迹的活化利用。大遗址的保护应与发挥文物作用结合起来,与改善当地民生结合起来。应该在保留基本风貌的情况下,让文化活态地存在下去。

编辑:杨岚

1 2 3

关键词:博物馆 保护 文化 遗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