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沈金强:帮民营企业树信心消疑问解难题

2020年01月06日 15:06 | 作者:沈金强 | 来源:团结报
分享到: 

近年来,中央及地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推行一系列让利减负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为保持经济运行总体稳定涵养了力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依靠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并明确了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为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也围绕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等七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以重庆为例,民建重庆市委会调研1220多家会员企业发现,79%“认为营商环境在改善”,“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六项选择中,认为“银行贷款难、成本高”和“市场竞争太激烈”两项居多。对于明年经济工作,我们认为关键要严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针对形势、困难和问题精准施策,把依靠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充分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形成政府作用和市场主体双向发力、同步驱动的格局,推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要树信心。在困难时期,信心比黄金还珍贵。企业若看不到预期,自然会收缩战线、压减投资。我们现在还离不开投资,即便有消费拉动,也得靠投资来生产出好的消费产品,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企业信心很大程度来源于政府支持,但调研中,有企业家直言:“现在的政商关系确实清白了,但我们却感受不到‘亲’了。”建议优化营商环境首先从政府官员主动走近企业、亲近企业入手,多给企业家宣传解释政策,多参加他们组织的活动,与他们多握手、交朋友,让其感受到政府在支持他们,增强发展信心。

其次,要消疑问。当前企业家对一些问题深感困惑。有些企业家反映,“优惠政策说起来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以前用同样的办法就能挺过难关,现在为什么行不通了?”此类问题不光企业在反映,一些政府部门人员其实也在反思。比如,今年推出的两万亿减税降费计划,一些企业却没有获得感,这是因为原来纳税客观上存在不规范行为,尽管计税比例高,但基数低。现在规范后,计税比例降低了,但基数增高了,一些企业纳税不降反升。现在处于经济转型期,产生新问题并不意外,关键在于我们政府部门要善于去发现、主动去收集问题,从而找到破解的思路与举措。建议完善走访服务企业长效机制,与企业一道分析研究转型期的各类问题及原因,尽快消除疑虑,帮助企业对政策和环境有全面正确的认知,增强投资安全感。

第三,要解难题。当前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依然是“市场冰山、转型火山、融资高山”。如何翻越这三座大山?我们认为已到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键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银行有责任追究终身制,对中小企业不放贷总有若干理由”“我们要的不是特殊保护,而是公平对待”“一家企业出现问题,配套链上的企业全部受株连”。针对这些难题,建议在强化企业正面宣传引导的基础上,分类施策、对症施治。比如,赋予民企更多的“法治红利”,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包括民企在内的市场主体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再比如,鼓励、支持、引导更多资金向新兴产业领域转换,形成投资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导向,破解民企发展结构单一难题,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四,要求实效。优化营商环境并非限于杜绝吃拿卡要,而是要真真切切为企业办实事好事。一些基层单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屡禁不止,“红包不收了,饭也不去吃了,事情也办不成了”,导致政策悬空。建议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监督、问责机制,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促使政府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企业,帮助梳理、对标对表惠企政策条件,全程指导优惠政策落实落地,让他们有获得感、感受到真正意义上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作者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重庆市委会主委沈金强)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民营企业 信心 难题 环境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