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建设管理齐发力 打造魅力“郑中心”
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诸多国家战略叠加落地,尤其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全面启动,郑州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愈加关键,面对重大历史机遇,郑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议报告,备受鼓舞;谈发展,信心倍增。又是一年省两会,郑州的建设和管理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如何建设一座高水平的品质之城、如何更加人性化管理为居民幸福加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品位彰显特色、强化基础提质惠民、规划引领以人为本,着力打造魅力“郑中心”,让城市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提升品位彰显特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更是一个城市魅力之所在。而特色文化的形成是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城市没有名气,就难以聚集人气,就很难有发展的灵气。最大限度地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内聚力量、外树形象,才能让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为郑州市的桥梁起个有寓意又好听的靓名,能够体现厚重河南省会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郑州现代化城市发展的特点,同时,也更容易让市民准确快捷地确定方位。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郑州的桥越来越多,但是其中很多桥没有名字,多以道路交叉的‘坐标法’作为约定俗成的称谓,存在名称长、难找难记、交通指示牌不容易显示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吴颖认为,好的桥名,不仅方便记忆和指示交通,更是一个城市的地理名片。
郑州近年建设的人工湖也较多,这些新的水域已成为市民游玩、散步、拍照的好去处,群众期盼郑州的湖景更美、风光更好。吴颖建议,借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桥梁命名的经验,结合郑州的实际情况,进行桥梁命名研讨。同时,在如意湖、北龙湖等水域定点放养鸳鸯、天鹅、鸭子等动物,让湖景更显优美生动,让人民生活更幸福。
高品位的商圈、步行街不仅是城市商业资源的集聚区,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二七商圈、百年德化步行街,不仅是城市商业发展的里程碑,还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
省人大代表苏建设说,突出“东强、南动、西美、北静、中优、外联”城市发展格局,郑州正快步走在推进城市高品质建设和管理的征途上,这其中,对标国际国内一流的城市广场、城市会客厅、城市地标,以及城市文商旅典范,高标准打造“二七商圈复兴”工程,意义重大。
苏建设建议,将“二七商圈复兴工程”纳入“十四五”规划,列入全省百城建设体制的重大项目,以及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核心区建设;研究出台专门的政策支持体系,从财政、金融、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省市国有平台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参与其中,切实增强项目的资金运作能力、运作水平,改造提升“二七商圈复兴”品质。“通过高标准的建设、投资、运营、管理,未来的二七商圈,必将成为郑州人的精神家园、河南省的消费中心、全国城市复兴的典范。”苏建设说。
强化基础提质惠民
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经济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和居民生活的根本保障,也是人们了解一座城市内在品质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当前,郑州正在全力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巩固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至关重要,如何增强郑州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强化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这就需要在集疏运体系建设上下功夫,提高物流效率,同时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苏建设表示,《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年—2030年)》公布,作为郑州四大主客站之一的小李庄车站花落管城南部。他建议,希望省政府协调中国铁路总公司,尽快启动小李庄火车站建设。
随着我省城市建设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地下管网建设滞后、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现。
省政协委员孔祥平建议,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网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创新管理思维,整合和利用信息资源,从新的层面建设全省地下管线智慧化管控体系。
为此,孔祥平还邀请郑州市内从事地下管线相关工作的企业及专家对郑州市地下管网建设与维护情况进行了专题研讨。
“推进地下管线智能化改造、建设智慧管网管廊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确保管网安全运行管理已十分重要和迫切。”孔祥平说,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包括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地上智慧”,同样也包含“智慧管网”“智慧管廊”等地下管网方面的“地下智慧”。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地下管线需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加以推进和实施。要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管网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建立长效机制,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孔祥平建议,实行地下管线统一建设管理,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全面推进智慧管网建设,实现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升质量;建立“智慧管网管廊大数据运营管理平台”,实现管线数据“大集中、大共享”;加大基于风险分析的地下管道养护,逐步加大地下管线养护的资金投入,提高城市地下管线风险管控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舒适度如何体现?如何真正提质惠民?省人大代表付庆林建议,加大对城市体育设施开放力度和体育产品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目前郑州的社会体育场馆显然已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虽然中小学体育设施在陆续开放,但在开放时间、条件上都有诸多限制,大量的学校体育场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他建议,教育部门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制定更加针对性的体育场馆开放政策,制定各学校运动场地开放时间表,加快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增加全民健身活动场地资源。各级政府可以建立资金分担机制,考虑通过体彩公益金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运营成本和维护费用进行补贴。同时,对发生在校内的意外事故责任进行梳理并加以规定,由政府部门为学校购买统一的体育场馆设施公众责任险或以社区为单位为居民统一购买意外伤害险,有效消除学校的后顾之忧。对部分场馆尤其是室内场馆可以适当明示收费,以通过经济杠杆适当协调供需矛盾。
规划引领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合理的规划布局,可使城市各项生产、生活功能的空间最大化利用,保障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的落实,最终更好地为城市经济与文化发展服务。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要持续用力、不断深化,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省政协委员李新认为,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更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超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核心任务,做出更新的制度安排、政策创新和技术应用等,实现人财物的合理配置,创建更加以人为本、绿色节能、安全环保、整洁有序、法制公正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超大城市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内在魅力。同时以省会郑州为引领,全面提升河南省主要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魅力。
李新建议,郑州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明确的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型、创新性的舒适宜居城市。同时开展科学策划,做好基础管理数据的调研,为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此外,城市规划和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服务于人。要体现对人的尊重,注重人的感受,重视培养城市宜居性和舒适性,提升城市对人的归属感和吸引力。并且重视城市文化的可传承发展,规划并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建筑设施,新建设施要与历史建筑水乳交融,相互辉映。
随着城市的发展进步,许多新建的小区配套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一些老旧小区存在基础设施缺失、管理秩序混乱、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影响着居民的居住质量。建设高品质的城市,不能忽略老旧小区环境的改善。
省政协委员王霞建议,要以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为目标,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结合各小区实际,分类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更新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解决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缺失、设备陈旧、日常管理服务缺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同时,要建立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机制,使居住环境整体提升。
“由市政府牵头成立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整治方案,按照居民区的条件和规模,有步骤地全面进行整治。针对基础设施完善、管理秩序规范、环境卫生治理等,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王霞认为,要深入了解各老旧小区基本情况,在制定改造方案前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向社会发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整体工作进程,全面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省人大代表王贺敏认为,要想实现高质量建设,首先要有高标准、高定位。建议相关部门要多走出去观摩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融入我们自身的发展中,才能助推城市的高品质发展。一个项目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到建设完成,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盯好建设流程,控质量、严标准,杜绝投机取巧,最终实现高质量、高品质的建设,达到预期标准。“我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去做,一定会取得高质量的成果”。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城市 建设 管理 郑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