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凌洪明:巧用逆向思维的“机械发明家”

2020年01月21日 15:23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人物核心提示:凌洪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程师、高级技师。他用7年的时间实现了从车间焊工到机械工程师的角色转变。在研发自动化技术的道路上,他巧用逆向思维解决技术难题,攻克使项目停滞近5年的瓶颈问题,对世界上首条“全自动套装式内外袋包装生产线”的成功研发作出了突出贡献。该生产线斩获7项国家专利,其中有2项是发明专利,凌洪明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机械发明家”。

匠心金句:“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而你却完成了它!”

手握焊枪的技术工人和智能制造的工程师,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关联,但对于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机械工程师凌洪明来说,它们是自己一路奋斗的里程标。通过7年不懈的努力,他成功转型,将这两个似乎没有关联的身份融合在了一起。

转型后,他积极参与“全自动套装式内外袋包装生产线”项目的研发,巧用逆向思维,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为该项目突破瓶颈,成功投产作出了突出贡献。该生产线的研发应用填补了世界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斩获7项国家专利,其中有2项是发明专利,凌洪明也由此实现了自己人生的飞跃。

初入职时是焊工

厚重的工作服,封闭的焊帽,刺眼的强光、刺鼻的烟雾……这是凌洪明的职场“初体验”。

2007年,凌洪明入职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一名普通车间焊工。尽管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但对于一心追求进步的凌洪明来说,这是梦开始的地方。

“焊接操作要求‘眼精、手稳、心静、气匀’,要做好焊工,不沉稳是不成的。”谈及最初几年的职业生涯,凌洪明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他感叹,焊接操作是一项公认的“精细活”。

不记得被焊弧灼伤过几次眼睛,也不记得被焊星烧伤过几次皮肤,在火星四溅的车间里,凌洪明稳稳地扎在岗位上,一项一项练,一招一式学,技术愈加纯熟、心态愈加沉稳。7年脚踏实地的磨砺让他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也为他奋斗未来、追逐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启研发转型路

2014年,凌洪明受命进入“全自动套装式内外袋包装生产线”研发团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研发之路。

进入研发团队之初,凌洪明一度有些恐慌:“我是技术工人出身,和很多一直专业从事研发的人员相比,我的文化功底不足。” 他开始主动出击,自学机械和自动化理论知识,了解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求教专家和同事,查阅书籍和教学视频,刻苦钻研,反复琢磨。

在刻苦的学习中,凌洪明很快成长起来。据凌洪明介绍,此前市场在制糖、食品、饲料、肥料等产业的粉料、颗粒物的包装中,广泛使用套袋式内外袋作为包装袋,内为塑料类薄膜,外为编织袋,由于其特殊性,实现套装袋物料的全自动包装一直是世界级难题。广西机械工业研究院2010年起推出重点项目,计划研发出一条可以全自动进行套装袋物料包装的生产线。

内外袋自动包装技术在当时尚属世界空白,国内外包装设备厂家也没有相关产品可以进行借鉴和参考,项目立项没多久就遭遇瓶颈。

凌洪明加入研发团队时,瓶颈问题已经使得该项目5年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尽快突破瓶颈,他以车间为家,把掌握的新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对之前所有实验项目进行推倒重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开启了自己的研发之路。

“逆向思维”大突破

针对内外袋不同特性,凌洪明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有了新发现。

“上袋按照惯性思维,袋口朝上,内袋比较柔软,受重力作用,袋口会往下弯曲,机械手打开袋子的难度较大。”一次讨论中,凌洪明提出运用“逆向思维”,改变过去一直采用的正向(即袋口向上)上袋方式,尝试采用倒置的上袋方式,袋口更平顺,能让机械手更好地上袋。

这个大胆的设想引起了项目组成员的热烈讨论,但讨论过后,这一方案的实行难度同样困难。

凌洪明没有退缩,他针对技术难点,求教业内专家和同事,查阅相关资料,用实用的设计思路去简化机械结构,一个新颖的取袋、上袋装置雏形逐渐在脑海中形成。按照设计思路,凌洪明开始自己制作上袋装置。

投入了一年多时间,凌洪明解决了从“取袋”到“上袋”再到“套袋”的技术难题,生产线顺利投产,也获得了“一种全自动包装机开袋上袋装置”等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项。

精益求精再创新

2016年12月,套装式内外袋物料包装全自动生产线在现场应用时出现故障,虽然第一时间完成了抢修任务,但凌洪明意识到了包装机的“不完美”。每天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工作和糖粉遇空气易融化粘黏设备的特性,使得包装机在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研制二代机”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萌生。

“有故障修就行了,没必要大动干戈进行技改。”同事劝他,但他毫不动摇。

为了尽快找寻二代机技改的切入点,凌洪明在糖厂机器设备故障时主动请缨,到现场实地观察,分析故障原因,仔细排查线路,有时在糖厂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守在包装机前,盯紧导轨、滑块、气缸这些关键部件,思考如何解决糖分融化造成的故障。切割、打磨、焊接、装配、调校……

有了一代机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凌洪明和项目团队只花了一年时间便完成了“二代机”的技改工作,获得了第7项专利——一种套装式内外袋物料包装全自动生产线的取袋套装装置,大大提升了包装机取袋速度。包装机故障率也从1/100下降到了1/1000,从一条生产线20人降到4人,为糖企节约了近5倍的人工成本。

2016年该项目获得了广西科技创新发展重大专项的支持,同年获得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组织委员会的金奖。

在不断提升自身技艺的同时,凌洪明还不忘传承,根据徒弟的不同特点量身定做学习方案,为单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能手。在他的徒弟中,有多人在车间已能独当一面,像他一样接下了“包装机技术创新”这个接力棒,继续开展包装机三代机研制。

徒弟黄文峰说:“凌师傅是当之无愧的技术能手,是我们的领航员,他精益求精的精神一直在引领着我们不断努力向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供图)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凌洪明 包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