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20新春走基层>要闻 要闻

【新春走基层】日子越过越好,感谢政协的“亲戚”们

2020年01月21日 18:35 | 作者:韩冬 罗莉 刘洪梅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刘委员,明天来我们家吃‘刨汤’哟!”1月10日,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新凡乡凉风村二组村民张再军拿起手机,诚挚地邀请乐山市政协委员刘建平参加“刨汤宴”。“杀年猪,吃刨汤是我们的习俗,更是表达对恩人的感谢。”张再军说,幸亏市、县两级政协人帮忙,他才有了今天的新生活。

沐川县地处乌蒙山连片贫困区,由于交通闭塞、水源缺乏,2011年被纳入国家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县。张再军的母亲和妻子均身有残疾,在车祸中右腿受伤的他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短期外出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除了用于医疗费用,还要支付两个女儿的学习生活费用,经济上非常拮据,是当地典型的贫困户。

在当地政府,市、县两级政协的帮助下,张再军搬进了青砖小瓦房。沐川县政协成为该乡对口帮扶单位后,针对住房破旧、基础薄弱、产业单一、上学就医困难等突出问题,协助乡、村两级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渐渐地,张再军的家里热闹起来:院子的农家猪越来越肥,屋后的跑山鸡越来越多,他自己也在刘建平委员的帮助下种起了魔芋。“现在,我们一家人一年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张再军说。

“几年来,县政协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沐川县政协主席刘凤枢向记者晒出了脱贫成绩单: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累计脱贫8923户29314人,退出贫困村43个,贫困发生率降至0%。2018年,沐川县顺利通过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并在当年被评为省脱贫摘帽先进县。

离开张再军家,记者来到了地处小凉山的峨边县杨河乡高湾村。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从山脚一路往上,放眼望去,一座座蓝瓦白墙的新房坐落在山间,山脚下飘动的云雾,将山村衬托得如同仙境。房前屋后,用竹篱笆围起的一块块菜地长满了绿油油的蔬菜。家家户户屋檐下悬挂的灯笼与红黄黑三色为主装点的彝族特色图案,让掩映在青山中的村子更加秀美。

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贫困的彝家小山村。全村356户131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71户320人。“三年来,在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的帮助下高湾村打通了‘增收路’;改造了‘连户路’;建起了蓄水池,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峨边县政协主席巫新华感言,在政协委员们的帮助下,延续千年的陈规陋习正在消散,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成为新风尚。

村民邛莫毛牛牛激动地告诉记者:“以前,出门满脚泥,吃水要去很远的地方背,没有电。如今,我们通电通水还看的到电视了,日子越来越好,感谢政协的‘亲戚’们。”

年轻的村民曲别香玲和几个彝族姑娘则拿起手机,以美丽的新村为背景玩起了网络直播:“这是我的家乡白蜡坪,我们在这里等你!”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飘向远方。

回到乐山市政协,工作人员丁会正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脑前,忙着把扶贫信息共享平台收集到的扶贫需求进行整理,然后推送给相应界别的委员。去年,市政协开展“聚焦深度贫困,协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建立了全市统一、数据集中、靶向精准、服务下延的委员履职移动平台。

“平台运行以来,全市政协组织已为贫困地区办实事824件。”丁会告诉记者。

“去年一年,各民主党派界别和工商联团体引进扶贫产业项目资金7.7亿元。政协委员为贫困群众捐款捐物、投资项目和协调各类资金1.17亿元。”乐山市政协主席易凡表示,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锚定高质量完成1.26万贫困人口脱贫、33个贫困村退出、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摘帽的年度目标任务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战斗贫困,为助推脱贫攻坚取得完胜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