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有必要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
“妈妈,什么是疫情?为什么不让我们找同学出去玩啊?”相信在这个庚子年 春节,会有很多孩子问家长同样的问题。1月27日,武汉疫情肆虐之初,应人 民政协报记者邀约,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曹洪欣撰写了防控新冠肺炎 的文章,并在本报公众号首发,这也是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在国家级媒体刊发 的第一篇中医药防控疫情文章,受到广大读者的强烈关注,点击量瞬间破万。 很多家长在朋友圈中看到链接,也纷纷来电话询问相关问题,记者本人也怯于 病毒的威力,立刻按文中所列方剂到药店买来煎服。
“为什么要喝这苦苦的药呀,我们病了吗?”听着儿子懵懂的问话,看着文章 点击量已突破10万,一边回答着家长们有关中医药的提问,一边想:“有必要 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文化。”当记者把“借新冠肺炎疫情之机,给孩子们讲讲中 医文化”的想法与曹洪欣委员沟通时,已通过中医药治愈首例新冠肺炎感染患 者的曹洪欣非常高兴:“这是好事呀,有些小学早已开设了中医文化课,为孩 子们普及中医文化了。”
据了解,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课文 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迈,为修好《本草 纲目》带领弟子遍寻安徽、河南、湖北察访药材,历尽艰难险阻仍不放弃的故 事。那篇课文中写道:“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 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这是《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也是官方教材中有 关中医药的文章,更可以看作是我国小学生通过教材认识中医的第一篇文章。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对治疗疾 病,阻击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史书记载,我国共发生555次较大规模的瘟 疫流行,是中医药一次次将中华民族从灾难中拯救出来。”曹洪欣认为,中医 文化是我国传统悠久的历史文化精粹,应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对于如何回答 孩子“为什么吃中药可以防治瘟疫”的求助,他笑着说:“你可以告诉他,中 医药之所以能有效防治瘟疫,主要是因为它以人为本,强调天人相应,注重身 体脏腑阴阳和气血的调和,能提高和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抗病毒能力。自 身强健了,病毒就不敢欺负人啦。”
“给孩子们讲讲中医治瘟疫的历史吧,也就是告诉孩子们中医为什么能防治瘟 疫。”曹洪欣说,我国自古以来发生过几百次较大规模瘟疫,众多典籍中都有 中医防治瘟疫的详细记载,大疫的流行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防治瘟疫的中医 学家。如东汉时期瘟疫流行高峰期,张仲景写就了《伤寒杂病论》,他在序言 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 二,伤寒十居其七。”可见他们200多人口的大家族,不到10年,因伤寒死亡 了140多人。恰恰他提出的六经辨证的临床应用,有效地防治了当时的疫病, 保障了汉末时期我国人口的稳步增长。明代吴又可著写了《温疫论》,历史上 明末清代瘟疫流行超过任何时期,由于中医瘟疫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广泛应用, 清代我国人口数量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长,至乾隆年间,突破2亿。1918 -1919年,西班牙流感H1N1大流行,世界约5亿人感染,死亡人数4000万-5000万 (约10%),而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没有发生大疫流行和高死亡率,离 不开中医药的防治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药在乙脑、流脑、出血热、SARS、甲流等流行性传染性 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有效方法至今临床上还在广泛应 用。“2003年,SARS疫情暴发,最初死亡率15%左右,中国内地SARS发病最严 重,然而治疗效果最好,死亡率远低于平均死亡率,得益于国家推进中医药防 治作用的发挥。”曹洪欣回忆道,当时,国家相关部门宣布了中医药治疗SARS 的疗效优势后,WHO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对SARS的治疗作用 。2003年7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SARS疫情报告:中国内地报告病例 数5327例,死亡348例,死亡率6.53%;美国卫生部门也认为,中国之所以能迅 速有效地控制SARS疫情,中医药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中医对疫病的认识,是通过人与自然时令变化的适应性与病毒、细菌侵犯人 体后机体综合反映所表现的外在征象进行分析,根据病邪侵入人体,导致脏腑 经络功能异常、气血津液失调的病变机理,综合判断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经过之前的铺垫,曹洪欣认为可以给孩子用专业语言讲点中医知识。他说, 以当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为例,中医对具有流行、传染特征的外感病,称之 为瘟疫或疫病。无论病情处于什么阶段,中医注重综合自然界气候变化特点、 人的身体状况与疫病的演变规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调动 体内抗病能力与抗病毒、抗细菌相结合,有利于早期有效干预,从而达到及时 有效防治的目的。
中医特别重视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对于流行性传染病的防治尤其重视气候和 地理环境的因素。“著名中医蒲辅周先生在治疗乙脑时就考虑了地域、气候的 特点:1955年石家庄市因自然气候偏热,所发之脑炎,属暑之偏于热者,故用仲景人参白虎之法而收效特著;1956年北京市因自然气候偏多雨湿,所发之脑炎,偏于暑之湿者,故用石家庄的经验而不能奏效,改用通阳利湿之法则疗效迅速提高。也就是说,同样得脑炎,因为所居住的地域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气候差异,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所谓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曹洪欣说,这样的案例在他的教学和行医中也经常被学生和患者理解为“中医真的好神奇”。“其实不是神奇,是身为中国人,对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确实非常有必要给孩子们普及一下中医文化。”中医在瘟疫流行时期,为什么对确诊疫病病人、易感人群、或无明确病因而异常症状体征者均可有效防治呢?曹洪欣认为,中医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脏腑和调的理念和诊疗模式,也正是中医面对不明原因的新发传染性疾病,在明确致病病原体之前,根据时令气候变化、症状和体征等综合信息分析而诊治病人,有效防控疫情的优势所在。
最后,曹洪欣强调,给孩子们普及中医文化,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门医学来传播,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形成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汉代,并自唐朝传播海外,它不仅佑护着中华子民的健康,也助益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曹洪欣: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中医 洪欣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