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疫情下的“一线对话人”:情绪安定是最大的免疫力之一

2020年02月21日 16:32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付振强)“这几天总咳嗽,越来越恐慌,越看越感觉自己被感染了!”

“我好累,感觉身体扛不住了,每天压力好大!我该怎么办?”

“老师,我是不是被传染上了?会不会死?”

……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虽不能到办公区上班,但张静每天都24小时在家待命,随时准备着和同事们通过手机回应不同群众的各种心理咨询。

张静是谁?

黄冈市政协委员、黄冈市静远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疫情期间,她的工作说简单点,就是和不同的人“聊天”。在他们身处难关时,尤其出现心理应激行为,甚至临近精神崩溃瞬间,给予他们用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21

黄冈市政协委员、黄冈市静远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静


恐惧、焦虑、压抑、抑郁……“在各种各样的疫情相关信息面前,我们很容易被低落无望、恐惧悲怆、焦虑烦躁、内疚无助等情绪所挟裹,心情也如笼罩在雾霾之下,难以晴朗。”张静告诉记者,疫情的突发,让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患者、家属及隔离在家的居民群众,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眠、负面情绪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部分“宅”家的居民,有的甚至容易失去基本的判断力,出现吵闹、食欲波动、药物滥用等行为。每天,张静和同事们在电话的一端,“陪着咨询者们一起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24


25


“您好,这里是心理援助服务热线,我是心理咨询师张老师,很高兴为您服务”“您谈的内容我会保密,请问您贵姓,来自哪里?”……

张静所在的中心拥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团队及省内外资深专家顾问团,疫情发生后,她积极组织同事投入到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中:开展针对疫情的线上会议及培训活动;撰写社工实务《基层社工站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实务指引》和《“阳光家园”社会工作者参与残障人士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张静此前在灾难援助、留守儿童人格重塑、残疾人行为失衡、老年人心理健康、失独家庭关爱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心理咨询模式,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坦言自己还要利用空余时间,随时补充专业的疫情防控相关知识,隔着手机屏幕实现与求助者共情。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要求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除确诊和疑似患者等,医护及相关人员也被列入其中。在迅速拟定出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方案后,张静连夜组织团队成员通过中心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各种媒体招募心理援助热线志愿者。上百个志愿者中筛选出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有丰富的心理咨询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志愿者队伍;收集整理大量与新型肺炎和心理援助相关的资料;确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服务协议……为保证团队人员的专业性,张静还通过网络平台对人员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伦理、心理急救技术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自此,一支向公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的“逆行者小组”每天都坚守在岗位。

2月4日上午7时起,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湖北静远心理咨询中心、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心理专家免费咨询热线,随着疫情的持续,张静和同事们更忙了。

“我们选定了八位优秀心理咨询师,两个咨询师为一个小组,分别对着山东、湖南、黄冈中心医院、黄州区总医院四只战斗在一线的医疗队。”张静告诉记者,一线医护人员中女性居多,大部分有孩子但却不能见面,在高强度工作下,其心理特点、职业价值感、医患关系处理、协同合作等都需要心理疏导。

县医院的某位护士曾拨通了张静公开的电话,正月初三那天,她所在的科室有同事确诊。在所有同事居家到期解除隔离后,该护士担心自己12岁的孩子感染且不能亲自照顾,心情极度压抑。

“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转折快到的时候,我们咬紧牙关,也满怀希望,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你可以多打电话鼓励孩子,相信他会变得更加懂事、独立,这个经历应该会促进他的成长。关于你心情压抑,建议你可以做如下调整……”在张静耐心的沟通下,该护士表示“感觉心情好多了,会信心满满的回到工作岗位,为抗疫做贡献。”

“听到你的声音,我安心。”上一个通话刚挂断,下一个通话又进来。张静告诉记者,她和一位咨询者每天上午10点都有一场“特殊的约定”。龙女士(化名)一家人是从武汉回到黄冈的,在龙女士出现症状确诊后,她担心家人被感染,心情极度崩溃,一天内17次拨通张静电话:“我现在该怎么办?家人该怎么办?我不在了,孩子怎么办?”

“人在面临突发性危机时,个体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某种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不同群体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应激反应。如不能及时疏导,龙女士可能会精神崩溃掉!”张静表示,听了龙女士介绍,她第一时间耐心疏导,并积极与主治医生联系辅助对其心理治疗。与此同时,张静告诉她在治疗期间多想想和孩子一起的快乐时光,每天和家人通话报平安……据张静介绍,龙女士目前正积极接受治疗,情绪也在逐渐好转中,为了准确获悉龙女士的身体健康,她们才约定每天进行一次通话。

有了咳嗽症状就连续打几个电话,团队人员耐心安抚;因为疫情不敢出门,团队帮忙联系社区安排送菜……这是电话这头,张静和团队成员们每天必做的工作。“心理干预、心理修复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沟通,更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做工作。”

面对疫情,如何客观认识、科学预防、冷静应对?张静也给记者讲起了课,“疫情期间要学会处理负性情绪,你可以告诉自己‘这会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我不能让焦虑和生气占上风’。同时,加强运动有助你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增加肺和心血管机能,哪怕你被隔离,也可在隔离的地方做运动,可以很好地调整心态。”

采访虽然结束,但张静还有句话却一直在记者脑海里挥之不去——我们在基本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往往容易忘记“情绪的安定”,其实这就是最大的免疫能力之一。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疫情 张静 心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