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要闻 要闻

上海:非凡“战疫力”来自强大组织力

2020年03月09日 19:54 | 作者:杨金志 郭敬丹 |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新华社上海3月9日电 题:上海:非凡“战疫力”来自强大组织力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郭敬丹

春光里万物复苏,上海正重现往日的活力。党建,始终是破解各类难题的“金钥匙”,同样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引领力量。

“战疫”中,上海完善市、区、街镇、居村党组织四级联动机制,数万干部“一竿子插到底”下沉基层;充分发扬基层的首创精神和实干精神,把“绣花功夫”做足做透;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下左右联动,“一竿子插到底”

打破体制、隶属、级别等束缚,探索资源整合型党建模式,是上海城市基层党建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这些扎实的“日常工作”,在“战疫”期间发挥着“非常之力”。

位于静安区的上海火车站,东南、西南、西北出口现有三个临时党支部,成员来自公安、城管、静安区机关等互不隶属的单位,他们驻守“铁路大门”,完成出站旅客的测温、健康信息登记、人流引导等工作。“我们平时就通过区域化党建把工作任务放在一个平台上分享、相互补台。战‘疫’打响,我们的队伍直接拉出来就能上。”铁路上海站地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黄翔说。

疫情面前,上海发挥市、区、街镇、居村党组织四级联动体系优势,进一步提升防控战斗力。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建立了机关党员干部下沉顶岗工作机制,先后选派三批次55家单位、3100余名机关党员骨干,深入街镇居村、高速道口、火车站地铁站、机场等一线,顶岗开展社区防控、商铺巡查、道口管控、人员疏导等一线任务。与此同时,上海各区共组织2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下沉社区。

让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网络信息中心项目主管郑煜印象最深的,是他下沉社区顶岗做垃圾收集工的经历。当时,他与同事一起去社区内9个隔离户家收集垃圾。“那是我第一次穿上严密的防护服,戴上防护手套和眼罩,一瞬间心里确实感觉忐忑。”隔离户多住在没有电梯的多层楼房上,最高的在6楼,不断地上下楼让穿着密闭隔离服的他大汗淋漓。这样的经历,让他内心里多了一份对社区工作者的理解、敬重。

下足“绣花功夫”,基层有的是好办法

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必须下绣花功夫。在防疫工作中,上海依托党建网格,压紧压实街镇居村属地责任,统筹群防群治力量,运用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手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

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村居委会办公室内,25张A4纸拼接起来的“六色战疫挂图”几乎占了一整面墙。辖区内2000多户、6000多位居民,是一直在沪、近期返沪还是境外归来,是否需要隔离观察,这些信息都用赤橙黄绿蓝紫六色分别标识出来,并根据每日情况变化进行更新。距岐山村几百米远的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内有一幅电子“挂图”——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防疫专页,疫情防控各方面的实时数据清清楚楚。

“我们既要下网格化、地毯式排摸的硬功夫,也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后台,不让社区干部当‘表哥’‘表姐’。这样,社区才能守好门、管好人。”江苏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立锋说。

在闵行区,“红色物业”响应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三驾马车”协同效能,444个居民区党组织、1073个社区、948个业委会、271家物业服务企业的干部群众携手并肩、群策群力。

为做好居民口罩预约登记购买工作,梅陇镇中海寰宇小区党支部书记朱宝祥召集居委会、物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及16个楼栋的楼组长在手机微信群里开了一次视频会议,有了好点子:将小区一直使用的网上报修平台临时改建为口罩预约登记平台,1194户居民通过该平台线上预约登记,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统筹战“疫”与发展,打通“最后一公里”

疫情当前,上海建立健全“街道党组织—楼宇(园区、商圈)党组织—企业党组织”三级响应机制,把楼宇、园区、商圈党群服务站作为“一线指挥部”,由楼宇、园区、商圈党组织会同物业和企业党组织、党建指导员、街道疫情联络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设立党建责任区,因地制宜创新防控举措,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市。

“面对疫情,基层当然有压力,所以更要把每一个能团结的企业、人员都凝聚起来,共同战疫。”徐汇区虹梅路街道党工委书记蒲亚鹏说,街道辖区内有漕河泾开发区的20多个园区、200多幢楼宇、4000多家企业,高峰时区域内职工人流量近30万人次。通过布点划片,对园区每一个企业、每一幢写字楼、每一个可能涉及人员进出的通道、车库、走廊和聚集场所都做到“问题到格、责任到人”。

而在备受瞩目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推出“企业复工防疫服务专员制度”,近300名服务专员提前对接园区企业,“一企一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并协调特斯拉上下游8家企业加快复工,推动区内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全部复工。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上海 企业 党组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