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万众一心战疫必胜>要闻 要闻

2人照顾2000人,他们是小汤山医院心理治疗“最佳拍档”

2020年03月25日 10:21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25日电 潘伟刚和孟繁强已经7*24小时密接一个多月了。

“跟媳妇儿都没这么呆过”,两位来自北京安定医院的小伙子,身材一高一低、性格一动一静,总是成双入对穿梭在小汤山定点医院病区与病区之间,笑容满面、不知疲倦。2月11日,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22家市属医院首批支援定点医院医疗队组建完成,潘伟刚和孟繁强随队入驻小汤山,一晃已过去一个多月了。

作为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精神组仅有的两名成员,日复一日的巡回访视,潘伟刚和孟繁强早已成为医护眼中最熟悉的组合,自诩“非常心理1+1”最佳拍档,守护着战“疫”中小汤山来来往往的每一颗心。

小汤山医院B区  余易安 摄

小汤山医院B区 余易安 摄

写下“TAKE EASY”,他们走进了隔离区

心理危机干预,开场白很重要。这一次,面对的是老外。

评估视频面诊难以解决问题后,潘伟刚和孟繁强决定进仓。穿好防护服,他们用笔在彼此身上写下了对方的姓名和一句英文——TAKE EASY。

“在异国他乡看到自己的语言,这种力量是难以形容的”。潘伟刚相信,语言的连接可以跨越国界。

进门,一眼看到对方电视里熟悉的游戏界面。瞬间,暗线明线,全都接上了,问题迎刃而解。

潘伟刚(左)和孟繁强(右) 霍强 摄

潘伟刚(左)和孟繁强(右) 霍强 摄

每一天,潘伟刚和孟繁强都处于满血和ON CALL状态。小汤山定点医院收治的全部境外人士和全部工作人员的精神心理问题,都归他俩负责。

“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在人来人往中发现有心理问题的人”。潘伟刚说,预防是最好的干预,疫情之下,武汉给小汤山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经验,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早在筹建小汤山定点医院之初,就将心理干预纳入其中。

进驻小汤山,组建团队、搭建心理治疗室、制定心理干预流程、定制舒缓治疗音乐、普及心理预防知识,潘伟刚和孟繁强的脚步一直不曾停歇。3月16日,医院正式启用,他们的步履更加匆忙。

“旧鞋已经磨破,新鞋看来也命不久矣啊”。苦和累,从1米8的大高个孟繁强嘴里说出来,全都是“乐”。

根据小汤山医院的定位,精神组制定的心理问题处置流程是,待筛查人员出现情绪异常,由护士第一时间进行沟通,沟通无效时,潘伟刚和孟繁强的电话就会响起,并第一时间赶到。病区的可视系统为问诊提供了便利,需要时,他们也会全副武装,在防护服的重重阻隔下,用专业与对方建立心的连接。

潘伟刚(中)和孟繁强(左)病区问诊  靳晓方 摄

潘伟刚(中)和孟繁强(左)病区问诊 靳晓方 摄

“我们儿科护士,算是擅长沟通的了。没想到,专业大夫就是不一样”。很晚了,3-7病区来自北京儿童医院的迟巍本来十分犹豫要不要叫精神组,事后,又格外庆幸,并通过精神组出诊,学到了好多沟通的技巧。

“职责所系,我们也希望自己的专业被认可。” 潘伟刚和孟繁强说,不管多晚,只要病区需要,随时都会赶到。24小时随叫随到,这是“非常心理1+1”组合带给小汤山病区所有人最用心的承诺。

小汤山医疗队整体状态非常棒!

情绪是会传染的。面对紧张焦虑的境外人员,医生和护士也难免低落和不安。

“解决了任何一方的问题,都会对双方有益”。奔波在各个病区,接触负面情绪最多的潘伟刚和孟繁强,收获最多的却是感动:一线护士特别不容易,承接宣泄,却默默承受,没有任何抱怨,让我感动;倾囊相助,把自己的个人物品悉数借出,让我感动;毫不吝啬对医护的感谢,数百封手写的感谢信,同样让我感动。

彼此理解,是情绪最好的安慰剂。“社会为援鄂医疗队披上的荣光,也给了我们力量”,潘伟刚和孟繁强曾为小汤山医疗队做过心理调查,结果显示,大家的心理压力得分都在阈值以下,整体状态非常棒。

“个别和偶尔的紧张、失眠也是常见的。这很正常。”在安定医院精神团队的幕后支持下,潘进刚和孟繁强梳理了抗疫医疗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点——长时间穿上防护服工作不便感、遭遇极端患者、经历应急事件以及长期压力过大。

小汤山心理治疗室 余易安 摄

小汤山心理治疗室 余易安 摄

为了尽早预防,确保医护团队的心理健康,小汤山定点医院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提前干预:病区设置医护休息区,特别的建筑设计让阳光和色彩照进病区,院感专家一对一指导穿脱,增加进仓周转频率、减少防护服穿着时间,开设心理治疗室、畅通心理咨询电话,积极发挥党建、工会、群团、志愿者组织,努力营造医疗队“家”的文化,切实解决医疗队后勤保障问题,确保一线战士安心抗疫。

“保卫人民健康就像保卫国土一样,战士如果倒下了,谁来治病救人?” 潘进刚和孟繁强发现,医务人员普遍都很坚强,总是撑不住了才会说。“可我们不能等到电池没电了才想着充电”,于是,病区里,总能见到潘进刚和孟繁强的身影。“我们就是要先跟大家混个脸熟,这样,大家才会想到我们,出现问题才会找我们!”

我们是彼此的“充电宝”

看似普通的心理治疗室,藏着似有非有的特别。

音箱里,播放的是潘进刚和孟繁强精心挑选的舒缓音乐;房间的一角,成45度角摆放着座椅和茶几;阳光、绿植、透亮的窗、素色的帘、简单的画,还有门上贴心的“请勿打扰”。

“很多都是我们自己准备的”、“7*24小时随时待命也是我们愿意的”,潘进刚和孟繁强觉得,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面前、在“不计回报、不计生死”的请战誓言面前,这些,实在算不上什么。

“我们就是彼此的‘充电宝’,互相充电;团队就是我们的‘服务器’,确保我们二个‘终端’的稳定”。在驻地和病区间切换时,潘进刚和孟繁强会用固定时间播放固定音乐的“仪式感”给生活和工作划出一条心理的“边界线”。

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哭泣,拒绝完美,鼓励倾诉,不要一个人承担所有。小汤山医院精神组心理治疗师最想对战友们说的是:吃好、睡好、照顾好自己,才有战斗的勇气。

小汤山心理治疗室 余易安 摄2

小汤山心理治疗室 余易安 摄

潘伟刚(右)、孟繁强(左)和北京安定医院小汤山医疗队队长李晓虹(中) 受访者供图

潘伟刚(右)、孟繁强(左)和北京安定医院小汤山医疗队队长李晓虹(中) 受访者供图

“走过了最初的不熟悉,大家适应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象”,潘进刚和孟繁强希望,永远没有战友敲开自己心理治疗室的这扇门。

大家一起,像援鄂医疗队一样,平安凯旋!文/余易安


编辑:张佳琪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