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他们奋战在武汉的街道社区

——疫后“武工队”的故事

2020年04月08日 10:02 | 作者:王斯博 顾意亮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援鄂医疗队胜利回撤了,你们呢?”一周前,这样问田添。

“我们还在坚守!”

“武汉都要‘解封’了,你们呢?”又到了周末,再问田添。

“工作还在继续。不过,看情况4月应该能回来了。”

田添,民盟盟员,隶属于国家疾控中心派出的社区防控小组。

疫情出现伊始,国家疾控中心就派了检测队前往武汉调查。2月初,随着全国各路援鄂医疗队以“正规军”的阵容齐聚武汉,由国家疾控中心和各路专家组成的社区防控小组也“突入”武汉的街道社区展开了艰难的基层防控工作。

“医疗是去存量,疾控是防增量,社区防控则是防变量。”和医疗队的“正规军”相比,社区防控小组可以说是“疫”后“武工队”。就那么“几条枪”,就那么几个人,田添和他的搭档面对的是一个最复杂的区域———武汉开发区。

7个街道,57个社区,7家养老机构,9个隔离点,两个特殊人群监所,在最短时间内,田添和搭档跑遍了这些地方。“有的社区需要重点帮扶,有的企业在改制,有的小区恰逢拆迁……疫情当前,有的老式小区还有自己种菜在里面卖的人,甚至有些区域还有一些棚户居住。”面对复杂的环境、流动的人员,田添没有叫苦叫累。

“都这么特殊的时候了,叫苦叫累有用吗?干呗。”田添发动和团结社区工作者们一起,投身基层防疫工作的“筑城”任务之中。

“社区每天主要就是做社区的人员排查、防疫防控还有一些病人的转移工作。”在这简单一句的背后,是难以估算的繁重工作量和耐心的沉淀。“武汉这边社区工作者大多都是娘子军,工作待遇也不见佳,然而她们却付出了超乎想象的努力,顶在了防疫最前列,她们是最辛苦的人。”田添感慨。

作为“防控战”主力担当的社区工作者,每天要保持多点联络,人员排查完了,又要做好物资保控,还要关注社区居民生活需求的点点滴滴,每天工作到凌晨是常态。居民遇到问题常说一句话:“找社区”。

在最艰难的时候,“正规军”是缺“枪”短“炮”——口罩、防护服,而“武工队”是缺人。“好在,武汉市发动了几千名党员下沉到社区,起到了强心针作用。还有一些在校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也不顾危险冲在了前线。”田添很是感慨,正是他们,筑起了防控的第一道城墙!

“在这个特殊时期,家中因‘非新冠’人亡故不能聚集祭奠或者搞大型葬礼,一般都是社区人员派车,和家属一起出殡。回到社区往往都是夜里,还要做物资保供。”田添说,所以他们在做现场防控工作的时候,尽量不去打扰她们。

在基层,面对复杂的环境,“因材施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网上传了很多疫区防控标语,有的还有些雷人,可是没办法,老旧小区人员管理难是常态,只能通过这种标语来对他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田添说,最开始走访这些社区时,发现有些地方人员流动还是很大,后来几次走访就逐渐走向正轨,现在也没有新增病例了。“开发区属于武汉的西南大门,总体病例相较其他区不算太多,实际病例1000多例,现在很多无疫情小区都创建起来了。”面临如此复杂而严峻的防控任务,这个结果,可以说也是对田添和基层工作者们最好的肯定。

武汉“解封”在即,田添的工作量却并没有下降。“现在我们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这两天在逐步试点恢复免疫接种工作。”疫情防控现在到了收尾阶段,一些新的问题也逐渐变得紧迫起来。头一天刚忙到凌晨3点,第二天一早又奔赴社区是田添近几天的工作常态。“现在主要问题一个是疫苗接种,一个是重症和慢性病人的治疗问题。”田添说,现在医保对于药权正在逐步放开。“下放到基层服务中心,处方权能开到3个月,这可算是解决了病人们的燃眉之急。”

“接下来的任务,一是无疫情小区的创建,每个小区要制定群防群治的氛围,同时能让大家在小区内部戴口罩活动,让无疫情范围一步步扩大,从小区到社区、街道、甚至区,直到市;二是做好治愈患者的复查与随访,基层医疗和社区要做好联系,重点关注这些人的复查和随访情况。”田添坦言,现在统一的社区后期防控标准体系还在制定和建立中,他和同事们这些天也在持续调研和提出建议。

“现在因为各个社区情况不一,有的卫生服务中心有CT,但是大部分还是只能做核酸采样。”田添表示现在闭环的管理体系已经建立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完善巩固恢复以往的秩序。“我们可能是最后一批撤的,要让社区防控常态化运行后,我们觉得可以了,才能安心离开。”田添在电话里停顿了片刻后说,“在武汉‘解封’之后,我们还得再看一阵子吧!”


编辑:李泽杰

关键词:社区 田添 武汉 防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