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秀·风采秀·风采

雷乐莺:方舱医院里的“排雷师”

2020年04月08日 16:37 | 来源:中工网
分享到: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义不容辞,这是我的使命和责任。”来自福建省宁德市人民医院感染科的90后护师雷乐莺,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担任A舱咽拭子采集组组长。14天的时间里,她与病毒面对面,在“疫”线全力“排雷”,和组员们一道完成了1245次咽拭子采集。

直面病毒的“刀尖战士”

采集咽拭子是判断确诊新冠肺炎、确定感染者是否达到治愈出院标准的关键,负责采集的医护人员面临极大的挑战和风险。“患者咳一咳,医生抖三抖”便是非典时期咽拭子采集工作的真实写照。

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后,2月8日首次“进舱”的雷乐莺就被安排到了咽拭子采集组,成了大家口中“与死神打交道的人”。

“采集过程中,患者口腔、鼻腔面直接暴露,感染风险极大。所以,要严格做好防护和消毒。采集前,我们会打开窗户和净化器通风,并交代病人先漱口再用力咳嗽,同时尽量发出‘啊’的声音,将整个咽喉部暴露出来以便采集。病人摘下口罩后,用压舌板压住患者舌头,在患者咳嗽后,迅速用棉签从咽喉部采集样本,快则几秒,慢的话要花上一两分钟时间。”

有些病人会因为刺激出现条件反射,舌头不自觉地顶住上颚,以至于无法顺利完成采集,有的病人甚至会呕吐、呛咳,产生大量飞沫。面对这样高风险的工作,雷乐莺并没有畏惧。“咽拭子样本直接关系核酸检测结果,容不得一丝马虎。每次采集,我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快速准确采得咽拭子,赶在时间节点前完成采集。”雷乐莺说。

直面病毒却毫不退缩,这份坦然来自于雷乐莺,也同样来自于每一位采集组的医护人员。在他们共同努力下,规范的采集流程不仅提高了采集效率,还被列入该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手册,在全院推广。

尽责的“先锋领队”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舱咽拭子采集组共有6人,因为有9年的感染科护理经历,雷乐莺成为了采集组组长,“零感染”是她给自己定下的目标。

避免感染,做好防护是首要工作。“进舱前,我们要花至少半小时用碘伏和沐浴露处理护目镜,认真穿戴好靴套、手术帽、隔离衣、防护服、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面屏等防护用具,相互检查,确认无误后,才可以进舱。”雷乐莺说。

层层防护带来窒息感,长时间无法上厕所、无法进食,每天要在6~8个小时内完成近100个标本的精准采集,这无疑挑战着医务人员的身体极限。

面对高强度的工作,雷乐莺总是冲锋在前,再累她都选择坚持。“忙起来也顾不上累了,为了不耽误送样本,能多做就多做些。”雷乐莺说,“因为我是带队的,刚开始就连上了4天班。每天回到酒店,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

出舱后,雷乐莺也没闲着。“每天下班洗漱用餐后,晚上7点要准时参加组长会议,针对当天的工作情况和问题进行汇报,交流探讨整改方法。会议结束后,还要组织组员进行开会,传达会议讨论内容,叮嘱做好个人防护。”雷乐莺说。

坚强的“新手妈妈”

90后雷乐莺的女儿今年1岁多。一提起孩子,工作时沉着冷静的她,眼眶总是湿润的。

“舍不得家里人,更舍不得孩子,她还那么小。”回想起去武汉一路上的心情,雷乐莺感慨道。

女儿是她的“软肋”,却也是她前行的动力。

据雷乐莺回忆,医院首次发出号召医务人员驰援武汉的紧急动员令,是在正月初二傍晚。“那天下午5点10分左右,休息在家的我正在给孩子喂饭。看到消息后,我对女儿说,妈妈要去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宝宝会支持妈妈吗?然后,孩子不仅冲着我笑了,还伸手搂住了我的脖子。她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我想她是支持我的,于是我毅然决定报名。”雷乐莺说,说实话,谁不怕死呢?但在疫情面前,总要有人挺身而出。希望能给女儿树立一个榜样,引领她成长为正直、善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于是,经过2次报名,雷乐莺成为了宁德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于2月4日如愿坐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那晚也成了全家人的不眠夜。

“临行前,家人反复交代我一定要平安归来。所以再苦再累也要熬过去,我是来打胜仗的。”雷乐莺说。

就这样,带着家人的牵挂,雷乐莺始终坚守在方舱医院里离病毒最近的岗位上。(周思颖)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雷乐莺 采集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