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张静静的不幸能否避免?委员专家给出了解释

2020年04月13日 18:34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3日电(记者 刘畅  李木元)4月6日18时58分,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张静静,在按规定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即将返家休息时,突发心脏骤停,经医院全力救治无效逝世,年仅33岁。

“根据张静静去世的情况初步判断,她属于心脏性猝死。” 4月10日,在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办的“加强慢病综合防控、助力抗击疫情”在线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很惋惜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200413183322

“加强慢病综合防控、助力抗击疫情”在线座谈会


夺命罪魁并非新冠肺炎,而是它!

据官方通报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截至4月8日,全国至少有60名医务工作者倒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场上,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有22位,而因过度劳累引发猝死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有28位之多。

“夺去前线白衣战士和一些公安干警生命的罪魁祸首并非新冠肺炎,而是心脏性猝死等慢性病。”张澍强调,不能忽视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心脑血管疾病这个重要的次生灾害,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时候,可能很多病人已处于危险之中。

“心脏性猝死是导致死亡的一种重要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由于心脏猝死造成的死亡是54万人,每天因这个病死亡1500人,相当于4架飞机坠毁。”张澍表示,目前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数字还在上升,应该在加强预防、普及心肺复苏技术、在公共场所配置AED以及加强院前急救能力等方面继续努力。


抗击疫情不要忽略次生灾害

“疫情防控期间,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在内的大量的慢病病人,如果得不到很好的医疗资源保障,比如不能及时就医、药品供应存在问题,就可能带来次生灾害。” 一直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健委前方工作组防控组专家、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同样强调。他说,慢病虽不像急性病那样来得快,但不能忽视病情加剧的潜在风险,所以在防范公共卫生事件时要考虑因医疗资源不足导致的次生灾害。

“通过这次疫情,无论从政府、医疗机构、协会/学会、企业,还是老百姓层面,都应对慢病管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一是要加强科学防控;二是通过媒体加强慢病防控知识的科学普及。”张澍指出,在60多位牺牲的医务人员中,如果对病毒对心脏的损伤、心理问题及身体过度疲劳等因素加以重视,就能减少不幸事件的发生。现在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松懈,很多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工作人员,要注重劳逸结合,避免引发比疫情本身还要严重的次生灾害。

“疫情期间我诊治过一个26岁糖尿病合并眼病的小伙子,因为耽误了治疗出现眼部感染,导致双目失明。”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彭永德认为,现在疫情逐渐趋向于常态化,仍有大部分人处于半居家状态,对慢病防治依然有较大影响。当前,恢复正常医疗秩序,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原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同样建议,在集中投入大量医疗资源抗击疫情同时,要维护好正常的医疗秩序,否则,损失未必比疫情本身带来的损失少。他建议在疫情防控期间:必须维持基本的医疗活动;维持急诊的正常运行;保持正常的药品供应,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否采取长处方制度;采取科学的方法有效防止院内感染,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恢复正常的诊疗对医务人员的安全是有挑战的,要靠科学的态度和切实的举措。”方来英表示,是否将核酸检测普及到住院病人的检测项目中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此外,要考虑如何做好到医院就诊病人的信息跟踪,如果发现就诊病人感染新冠肺炎,能够及时锁定可能的密切接触者。最后,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前提下,适当简化就诊流程,尽可能减少人员密集的发生。

彭永德赞同方来英的建议,他呼吁为了恢复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护人员安全,应将核酸检测纳入住院病人排查项目。

编辑:刘畅

关键词:疫情 医疗 静静 避免 专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