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致敬扶贫人>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巡礼 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巡礼

华侨城“六个路径”精准帮扶 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

2020年04月16日 11:18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4月16日电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央企业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华侨城集团全面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立足自身产业特色和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坚持人才扶贫、基金扶贫、旅游扶贫、产业扶贫、短板扶贫、文化扶贫等“六个路径”为抓手,以精准扶贫带动乡村振兴,形成了“文旅融合+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等央企精准扶贫的华侨城模式。

图为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游客正在与当地群众欢乐互动。

图为西藏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游客正在与当地群众欢乐互动。

深入推进“六大路径”,定点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华侨城从2003年开始定点帮扶贵州三穗、天柱两县,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过7000万元。按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要求,围绕“六个路径”开展全方位脱贫实践,援建帮扶项目119项,提供1482个公益扶贫岗位,共资助贫困学生超过6000人次,培训人才544人次,为当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注入新动能。

“四个一批”精准赋能“造血”脱贫。一是精准摸清需求,解决就业一批。华侨城深入了解三穗、天柱两县就业核心缺口和需求,2018年以来统筹旗下58家企业举办6场专场招聘会,促进当地贫困户就业。二是精准立项,勤劳脱贫一批。向两县投入帮扶资金889.6万元设立扶贫专岗,共帮扶1482名建档立卡户人员就业增收,推动可持续脱贫。三是精准赋能,培训带动一批。针对两县推进旅游发展、产业规划和乡村振兴等核心诉求和短板,聘请行业前沿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对当地核心岗位干部、技术人员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多次培训,2018年以来参训人数达586人次。四是精准扶智,挂职培养一批。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选派8名挂职干部赴贫困地区一线挂职,同时接收两县6批111人次基层干部到华侨城开展学习锻炼,以人才驱动两县旅游事业发展。

“长期低息贷款+股权合作”模式激活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充分运用国家开发银行文化旅游产业扶贫资金授信,以建立总对总、整体授信、分笔审批的“产业+金融”长效合作机制,着力解决扶贫资金核心难题。截至2018年底,华侨城获得国家开发银行400亿元长期低息授信贷款,用于具有扶贫减贫带动效应的文旅项目,如云南省九乡旅游区、云南禄丰世界恐龙谷的精准扶贫项目,有效带动当地建档立卡人口脱贫。同时,出资4.74亿元支持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设立工作,大力促进贫困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图为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村民露出收获的喜悦。

图为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村民露出收获的喜悦。

旅游扶贫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华侨城充分发挥核心资源优势,挖掘三穗、天柱两县乃至黔东南州全域旅游潜力,推动三穗县颇洞村旅游示范点和天柱县三门塘、金凤山旅游景区规划以及四十八寨歌节策划包装,深挖苗侗民族历史文化特色,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完善旅游景区的运营管理和基础设施,让当地旅游资源转化为居民实打实的收入。

探索“摘帽—脱贫—致富”可持续帮扶模式。选择地域支柱产业打造“一县一品”龙头产品,确保脱帽后不再返贫,脱贫后继续致富。立足当地农户养鸭经验优势,开发三穗县三穗鸭产业扶贫项目,助力三穗鸭的养殖基地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把三穗鸭打造成为贵州省龙头产业。资助天柱县栖凤油茶生态园示范基地建设,新种750亩油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惠及当地贫困户,促进林下经济发展升级。针对贫困户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进行资金扶持,使其通过流转土地租金、入股企业或合作社量化分红、直接参与务工获得增收,针对当地龙头企业洽谈股权投资形式推动产业规模做大做强,提升品牌价值。

挖掘“痛点”瞄准“靶心”。对标精准脱贫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全力服务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例如针对基层农村活动场所短缺问题,投入帮扶资金80万元资助天柱县新建石洞镇西岭村村级党建活动室。华侨城发挥矩阵式帮扶架构优势,统筹各级单位推进“四个一”工程,即全年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扶贫工作、结对共建一个党支部、结对共建一个贫困村、组织一次帮扶活动。2019年来,华侨城各级单位累计召开扶贫专题会议20次,结对共建20个党支部,结对共建20个贫困村,开展了23次帮扶活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近300万元,形成全员助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天柱县三门塘村民俗•石栏伴嫁

天柱县三门塘村民俗•石栏伴嫁

文化扶贫助推特色民俗旅游发展。华侨城将当地民族特色和集团自身文旅优势结合,深入挖掘黔东南州侗族、苗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组织策划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美丽乡村“6+1”,天柱县四十八寨歌节、斗牛节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定期向黔东南州旅发委及16个县市旅游局寄送文化刊物,丰富贫困地区精神文化生活。

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华侨城积极动员旗下各企业、社区参与消费扶贫,通过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农民脱贫增收。截至2019年10月,共购买贫困地区农产品469.54万元,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501.90万元。华侨城旗下侨城汇网络科技公司利用平台技术优势,开设扶贫专区上线销售推广贵州省天柱县和三穗县、广东省陆河县、云南省元阳县等贫困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在华侨城社区设置扶贫体验店,打开全新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同时,还与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分行签定消费扶贫战略协议,将天柱、三穗县的特色农产品上线“中国农业银行线上平台扶贫专区”推广售卖。华侨城派驻三穗县寨头村第一书记尹剑与其他央企扶贫挂职干部创立“D球村”互联网线上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整合黔东南州七个县四十多种农副产品,形成初具规模农产品线上交易市场,实现销售金额达500多万元,带动超过600户农户增收。2019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脱贫攻坚团“D球村”运营集散中心视察时,对“D球村”的创新扶贫模式给予肯定,并指示要做优做强“D球村”销售平台,为脱贫攻坚开辟更多更好的新路径。目前“D球村·三穗生活馆”已正式落地三穗县,提供农创运营、农产品电商、旅游和培训等服务,成为华侨城消费扶贫平台供货中心,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持续带动当地百姓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深耕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华侨城坚定“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深耕文旅融合,提出建设“100个美丽乡村计划”,致力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的美丽图景。除贵州以外,还在云南、海南、西藏等地区开展精准帮扶、带动乡村振兴。例如在云南,投资3.855亿保护和利用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直接使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2122户近万人收益,帮助164人解决就业;结合元阳特色农业投资550万元打造莲雾种植基地,发展“热带水果+文化旅游”的百果公园田园综合体,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600多人,解决当地就业200余人。在海南,着力打造三亚中廖村、文门村、天涯小镇、南山村等一批美丽乡村,以文旅融合激发美丽乡村新活力。华侨城从2017年开始建设中廖村,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中廖村进行深度文化挖掘,在建设中注重保留原生态,就地取材,打造出村上书屋、黎族演艺、特色民宿、研学课堂等一系列美丽乡村产品,走出一条主打文化招牌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在西藏,参与打造林芝华侨城南山国际汽车营地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林芝全域旅游及经济发展。在广东,推进以精准扶贫为核心导向的陆河县螺溪谷乡村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探索出了一条以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编辑:王慧文

关键词:扶贫 华侨 脱贫 帮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