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移得出”更要“稳得住”

2020年04月24日 14:18 | 来源:中国经济网
分享到: 

如果说“移得出”是新疆脱贫攻坚大文章的上篇,那么加大后续扶持力度,确保“稳得住”“能脱贫”就是文章的下篇。如何将下篇文章写细、写实,做深、做透?除了深入了解搬迁群众期盼,大力培育产业、实施就业帮扶等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坚持推进“两化”。

一是坚持推进农牧区工业化。在新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多配建了现代化厂房,引进了“卫星工厂”,发展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农牧民生产传统,发展牛羊养殖;着眼生活需求,建拱棚、种果蔬,这对吸纳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着眼长远发展、持续增收,还应在引进上述产业基础上深度开发“原字号”,让土地成为原料供应大车间,结合一些安置点农牧区特点,培育、延伸产业链,实现以工促农、以工兴农。比如,畜牧养殖短期看前景很好,但规模上去了,分割加工能否跟得上,进而实现畜牧产品增值就是个问题;再如,蔬菜种植,是否可以制定相应规划,让这一产业迈向标准化、品牌化。其实,下游企业不一定建在安置点,只要对扶贫有带动作用,完全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二是坚持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许多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祖祖辈辈生活在山上,通过改变贫穷命运的迁移,稳步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但这一过程肯定有诸多不适应,很多习惯也是短期难以改变的。这就需要做好“融入”工作,乡镇、社区进一步加强服务。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

新疆高度重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工作,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有关地州、县市、乡镇和社区,特别加强了对搬迁群众的服务,乡镇领导、驻村工作队员、包户干部、村干部积极入户走访,宣传防疫知识,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百姓赞许。

然而,精细管理无止境,为民服务无止境。在部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还有许多管理和服务细节可以完善。比如,由于安置房都是一个样,有的群众晚上外出,会有找不到家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应为道路、民居添加一目了然的标识;还有的群众提出,通往县城的公交车频次应当再密一些。

另外,笔者建议在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引入心理疏导课程、微信使用、充电卡使用、预防燃气泄漏等内容,因为有些看似习以为常的操作,在搬迁群众那里可能就是道难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乔文汇)

编辑:董雨吉

关键词:搬迁 移得出 群众 安置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投资建议。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