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有机农业 绿水青山>聚力精准扶贫 聚力精准扶贫

奋力谱写扶贫协作的“首善答卷”

——北京市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居全国前列之解析

2020年04月27日 16:02
分享到: 

日前,中央下发2019年脱贫攻坚考核通报:北京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效综合评价为“好”,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北京扶贫协作的河北、内蒙古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综合评价为“好”。

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之年,北京用好成绩展现了坚决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力和信心。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带来的新困难、新挑战,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信心来自一个“干”字。过去一年,北京投入财政资金65.44亿元、社会捐助16.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839个;选派挂职干部人才2252人,培训各类人员9.75万人次;销售扶贫产品总额177亿元;助力39个旗县摘帽、50.6万贫困人口脱贫……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着全市上下共同拼搏“干”的明证。

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党组书记、主任马新明介绍:“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把扶贫支援作为光荣的政治任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分内之事,始终树牢首要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发扬首创精神,发挥首都优势,争创首位效益,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首要意识“打硬仗”——市领导以上率下高位统筹推进,全市相关单位“一盘棋”闻令而动

去年,北京市领导班子开展了一轮密集调研,调研坐标不是北京城,而是内蒙古、河北等北京扶贫协作地区。同样,各区主要领导也积极主动到结对旗县对接工作,走村入户,送暖问需。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硬仗,需要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的高位推动,落实“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为此,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亲自抓、四套班子共同抓、各级各部门协同抓,全年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扶贫支援领导小组会等21次,研究推动扶贫支援工作。市领导召开京蒙、京冀高层联席会议7次,定期研究推动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年度项目落实见效。

高位统筹推进下,北京扶贫协作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制定实施20多项制度。成员单位由46个扩大到55个,设立10个专项工作组,加大统筹协调重点工作力度。其次,在工作体系上,架构起组织、政策、动员等八大工作体系。同时,市纪委市监委会同市扶贫支援、审计、财政等部门组成五个检查组,开展扶贫支援工作专项检查,督促工作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年初给各相关部门下达职责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 工作责任得到层层压实。在全市扶贫支援成效考核中,80个先进集体和150个先进个人得到市级表彰,激发了全市支持参与扶贫支援的工作热情与干劲。

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人类历史的伟业,人人都是参与者、行动者。为此,北京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构建全市“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3200多家学校、医院、乡镇、行政村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市属媒体深度参与扶贫,捐助公益广告时段资源9.7亿元,动员1.3万家社会组织、28.9万名爱心人士参与帮扶。

首善标准“补短板”——精准聚焦“三保障”,破解受援地民生之困

对口扶贫支援工作,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重在“精准”俩字。如何做到精准,首先看贫困地区急需什么,多年的扶贫实践表明,教育、医疗、住房是贫困地区民生最大的短板这三块短板也是“三保障”的内容。

去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重庆座谈会上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指示精神,会同受援地全面排查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做好资金项目倾斜的同时,北京市追加2亿元支持河北、内蒙古补齐短板工作,其中河北3000万元全部用于解决“三保障”问题。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北京市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持续加大投入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并发挥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创造性开展教育扶贫工作,与贫困地区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2019年投入2779.8万元支持38个教育扶贫项目,资助贫困学生改善贫困乡村办学条件,开展京蒙京冀之间教师双向交流,培训24500人次,在提高贫困地区教学水平的同时,逐步形成北京特色的教育扶贫模式。

疾病是贫困人口脱贫的最大“拦路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2019年,北京市紧扣河北、内蒙古因病致贫返贫率高的问题,瞄准地方病靶子,充分发挥首都优质医疗资源集聚的优势,安排1.26亿资金改善乡村卫生院医疗设施;推动医疗服务下沉,精准到人;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为保障受援地住上安全房、喝上健康水,北京实施住房和饮水安全工程。西城区安排帮扶资金解决张北县716户贫困户的安全住房问题。密云区支持蔚县6个乡镇9个村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受益群众5747人,其中贫困人口1266人。西城区支持张北县3个村解决341户的饮水安全问题。

首创精神“亮招牌”——发挥首都优势重视创新理念,在多领域打造北京特色扶贫支援模式

在普通人眼里,一把小小的苕帚除了可以清扫之外没有啥大用处。然而,在赤峰市巴林左旗,笤帚成了当地一个特色产业,并借此彻底摘掉贫困“帽子”。小笤帚做出脱贫大文章,得益于顺义区在对口支援赤峰市巴林左旗脱贫中的创新之举。双方利用京蒙扶贫协作资金建设了笤帚苗产业园区1个、笤帚苗加工厂12家,年产值达5.6亿元,带动了9138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如今,创新是北京对口支援工作中的高频词,贯穿到产业就业、消费扶贫、党建引领、科技扶贫等扶贫领域,形成了北京特色的扶贫支援模式。

2019年,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决胜关头,如何让扶贫“造 血”功能强起来,提上了北京扶贫攻坚的“任务表”。为此,北京聚焦产业扶贫更深远的问题,因地制宜,坚持创新,把受援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启探索特大型城市产业扶贫新路径。

——政策引导,筑巢引凤。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历史机遇,助力河北脱贫攻坚。目前,怀柔区与丰宁县共建“怀丰产业园”,已有17家北京市企业落户园区,吸纳贫困劳动力100余人稳定就业;总投资193亿元的北京公交制造产业园落户保定市涞水县,将提供1500个就业岗位。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产业。针对燕山、太行山山区贫困县交通不便、耕地少、土壤差、气温低的特点,北京市投入2515.05万元协作资金,撬动社会资金3亿元,在涞源县建设亚洲最大的黑木耳种植和加工基地,目前仅金家井村和土巷口村就已带动1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资源就地转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乌兰察布市卖薯难,房山区推动北京凯达恒业公司到察右前旗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30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和年加工马铃薯30万吨生产基地,辐射3万种植户,已投资10.18亿元,带动5000名贫困人口增收。

在对口扶贫中,绝不能产销只抓一头,形成“两张皮”。为此,北京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北京特大型城市的消费能力。为此,北京率先建成北京消费扶贫双创中心,发布《北京市消费扶贫产品名录》,发行第一张消费扶贫爱心银行卡,设立16个区消费扶贫分中心,形成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消费扶贫模式。2019年,双创中心市民现场参观采购人数超过40万人次,北京消费扶贫爱心卡办卡量超过60万张,各种网络平台直播量超千万次,消费扶贫总额达177亿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北京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北京力量!

编辑:付振强

关键词: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