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寻医·问药>医讯同期声医讯同期声
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至二级响应
应急响应级别降低绝不意味着防控力度减弱 将继续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防控举措
昨天下午,北京市第9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宣布,结合本市和国内的疫情防控情况,今天零时起北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调整为二级,并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北京将在继续对境外及国内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快递、外卖、鲜奶配送、家政服务、房屋中介以及非本小区居民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此外,本市暂不开放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类运动项目,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影院、KTV等场所也暂不开放。
本市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稳固
已具备调低等级的内外部条件
为何调低北京应急响应级别?陈蓓做出了详细解释。经过三个多月严密精细的疫情防控,北京实施了严把入京关、境内外人员隔离观察、社区严格管理、单位健康监测、“绿码”推广应用、发热门诊早期排查、可疑病例应检尽检、传染源及密接及时溯源管理等一系列积极有效措施,党委领导、央地协同、群专结合、联防联控、迅速反应的工作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目前北京疫情防控安全屏障稳固,总体风险可控。
陈蓓说,从全国看,疫情持续向好。截至4月28日24时,23个省区市超过28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24个省区市超过14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目前全国各省区市保持应急响应一级4个、二级6个、三级19个、四级3个,28个省区市相继调整了响应级别,并未发现疫情反弹。同时,从4月8日武汉解封至目前经过三周时间的监测检测,没有疫情反弹。
从本市看,截至4月28日24时,15区超过3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报告,其中12个区70天以上无本土新增病例。同时,自3月23日中央决定北京口岸国际航班加降第一入境点后,北京直接入境客运航班旅客减少,并全部实行集中观察,全面进行核酸检测的严格管理。虽有零星境外输入病例,但感染来源明确,溯源清晰,疫情防控整体平稳可控。综合考虑以上情况,本市调低一级应急响应等级的内外部条件已基本具备。
国内低风险地区
进京人员不再观察14天
应急响应级别调整之后,相应的防控策略也将进行动态调整。陈蓓介绍,在人员进出京管理防控措施方面,北京在继续对境外及国内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严格管理的基础上,对国内低风险地区进京、出差返京人员不再要求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正在居家或集中观察的,可以解除观察,不包括境外、湖北及其他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及隔离人员。入住宾馆酒店的,可凭借健康宝“绿码”办理手续,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检测证明,但要加强健康监测。
关于社区(村)进出政策的调整,本市在继续实施社区封闭式管理,持续抓好全天候值守、出入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对于非本小区居民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探亲访友。快递、外卖、鲜奶配送、家政服务、房屋中介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持健康宝“绿码”并登记后可进入小区。征得邻里同意后,装修人员可持健康宝“绿码”登记后进入小区。上述人员须按要求严格落实防疫措施。
对于重点群体,北京将继续加强社区管理。对入境人员继续全部实行14天集中观察,并进行核酸检测,集中观察期满后,应再延长进行7天居家健康观察。对湖北省(含武汉市)进京人员,继续实行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措施。对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或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出差返京人员,继续坚持居家或集中观察14天。
暂不恢复中高风险区客运班线
影院KTV等场所暂不开放
陈蓓介绍,在交通运输上,按照安全有序、由近及远、分区分类的原则,逐步恢复北京的省际客运班线,现行恢复途经和终到地均为低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暂不恢复中高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待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时,适时予以调整。湖北(含武汉)地区返京人员继续按照此前方式,保持有组织、“点对点”、全程闭环管理工作机制不变。其中,武汉返京人员继续实施返京前7日内先行核酸检测合格后,再行购票或公路通关措施。公路进京要进一步优化公安进京检查站联合查控方式,实行常态化测温,继续实行外埠小客车办理进京证一律通过网上申办方式。机场口岸方面,继续保持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客运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机制不变,继续保持境外入境进京人员健康管理措施不变。
在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本市公园、景区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有序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并有效实行预约限流措施。室内外体育健身场所按照“两先两后”原则分类开放,暂不开放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类运动项目;对地下空间体育健身场所、游泳馆等暂不开放;影院、KTV、小区内外棋牌室娱乐室暂不开放。有序恢复养老机构服务秩序,严格封闭管理,全面恢复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等为老服务项目。
核心
北京将继续坚持“九严”防控措施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陈蓓强调,应急响应级别的调整绝不意味着防控工作标准降低、防控力度减弱,而是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都疫情防控不同于其他地区,对全国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标志性意义。北京将坚持“三防”“四早”“九严格”,即防松劲、防漏洞、防反弹;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深化落实“九严格”。陈蓓详细解释了“九严格”的具体内涵。
一是严格社区管控 继续实行封闭式管理,加强健康监测。持续抓好全天候值守,出入证实名制管理,信息登记,完善健康宝“绿码”支撑等措施,紧盯看住居家重点观察人员,做好跟踪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快速处置。围绕社区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弥补短板、完善措施、一盯到底。
二是严格进京检查站管理 继续发挥公安检查站“关口”作用,持续保持最高等级查控,持续防输入和防拥堵,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核、逢人必测。进一步强化信息共享,密切和周边省市协作配合,坚持“数据支撑、严管严控、分类处置、闭环管理”。
三是严格学校常态化管理 落实入校测温、晨午晚三检等防疫要求,严防带病返校;实行小班教学、错时作息、“两点一线”上下学等安排,校内校外一起抓,严防校外输入风险严格封闭式管理,做好食堂、宿舍、教室、卫生间等人员密集场所通风消毒。
四是严格复工复产管理 对标新要求,严格落实复工复产指引,细化防控措施;依托“北京健康宝”,加大“一码通行”力度;夯实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风险排查,堵塞漏洞;清理开复工前置审核审批程序,问需于企、问难于企,推动复工复产向达产达效转变。
五是严格落实常态化监测 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坚持对新冠肺炎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急需住院治疗患者、经北京口岸入境人员、武汉返京即将解除隔离观察人员、高中风险地区返京人员等重点人群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医务人员和公安干警等公共服务人员以及餐饮服务人员等人群,按照自愿、预约原则实施“愿检尽检”,通过全面提升检测筛查保障能力,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的常态防控要求。
六是严格就医管理 建立实名制预约常态机制,坚持非急诊全面预约,急需入院人员收入过渡病房,全部进行核酸检测。严格落实勤通风、测体温、严探视、少聚集、“一米线”等措施,加强对出院复阳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和治疗,严格院感防控升级版措施和彻底阻断传播风险。
七是严格境外返京人员管理 本市居民原则上不去境外出差旅游。紧盯返京人员这一重点群体,严格“双全”管控,建立口岸城市联防联控机制,严格管控标准,形成筛查—诊断—报告—隔离—观察—解除环环紧扣的细化衔接,落细落小从境外到国门、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管理措施。
八是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各尽其责,建立防控工作共同责任体系。坚持单位和个人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查报准。
九是严格个人卫生管理 落实文明促进条例,倡导健康公约,引导市民改掉陋习,从日常生活点滴做起,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提倡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不聚集等健康行为。
重点
八类重点人群、七类重点场所仍需戴口罩
4月30日起,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发布《北京市疫情应急响应由一级调至二级健康防护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应急响应级别的下调,并不意味着防控工作的放松,“指引”明确,八类重点人群、七类重点场所仍需要继续坚持戴口罩。
根据该“指引”,仍需佩戴口罩的八类重点人群分别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疑似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人员,康复期出院病人,以及入境人员(从入境至隔离期满)。居家隔离或健康监测对象及其共同生活的家人。出现发热、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有呼吸道症状的人,或与上述人员接触的人。孕产妇、儿童、65岁以上老人、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抵抗力较低等体质弱并需前往公共场所的人员。赴医院就诊或陪同他人赴医院以及探望病人的人员。看护老人、婴幼儿和长期卧床人员的家庭护理人员。医疗卫生、安保执法、公共服务等频繁接触不同人群的工作人员。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公用电梯的人员。
七类重点场所分别为:社区和单位进出口等人员密集区域;汽车站、地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公共交通场所;商超、宾馆、批发市场、银行网点、业务大厅、餐饮行业、美容美发等商业服务场所;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养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相关特殊场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办公区域、会议场所、生产作业区域和与不了解健康状况的人员接触距离小于1米的任何环境或场所。此外,教室内的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校内教职员工,含后勤保障、保洁、安保人员以及进入校园内的外来访客也需要戴口罩。
庞星火说:“二级应急响应下,除了以上规定的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和学校校园限制措施外,户外环境原则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据自身状况决定。口罩在弄湿或弄脏时及时更换,废弃口罩不随地乱扔,放置随身塑料袋中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庞星火还表示,建议本市居民不去境外出差旅游,不建议去国内近14天内有病例的中高风险地区出差旅游,对来自中高风险地区来京人员坚持医学观察14天。
本市逐步恢复省际长途客运及旅游包车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上,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结合本市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降为二级,自4月30日起,本市地面公交、轨道交通满载率作出相应调整,地面公交满载率由50%上调至75%,轨道交通满载率由50%上调至65%。不过,这次调整后,北京的防控标准仍然是最严格的。
容军介绍,自1月下旬以来,部分公交线路为配合疫情管控而暂停运营或采取绕行、区间运营,沿途乘客出行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结合本次降级,本市将逐步予以恢复。“一是加强与河北省相关市县政府的协调,有序恢复跨京冀公交线路运营;二是根据疾控部门和属地政府评估,尽快恢复途经管控区域周边线路的正常运营;三是随着古北水镇、慕田峪等景区的陆续开放,同步恢复景区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营。”
此外,4月30日起,本市还将逐步恢复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容军介绍了详细的恢复计划,第一周,逐步恢复途经和终到地均为低风险地区的800公里以内省际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主要涉及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南等省份;第二周,逐步恢复途经和终到地均为低风险地区的其他省份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暂不恢复疫情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地区的客运班线。
“市交通主管部门将随时关注国家和本市发布的各地区疫情风险等级变化,待中高风险地区降为低风险地区时,适时予以恢复。”容军表示,各省际客运班线恢复运营的具体时间及发车班次、发车时间,可登录“北京省际客运信息网”查询,也可通过各长途客运站服务电话进行咨询。(记者 蒋若静 武文娟 李泽伟)
编辑:刘畅
关键词:人员 风险 防控 北京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