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画·现场>画界画界

“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举办

2020年05月07日 17:35 | 作者:画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古今人物山水册-4-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4 29x34cmx12  1961年/ 陆俨少

2019年正值陆俨少诞辰110周年,10月23日至12月23日,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中国画院、陆俨少艺术院等联合承办的“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专题展”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近百件(套)陆俨少书画作品,并依据陆俨少的常用印章—“陆砥摹古”“山河壮丽”“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富贵人”“俨少所乐”“云山兴发”“就新学人”为展览陈列的主题语,全面体现陆俨少一生的艺术面貌。观者亦将在龙美术馆(西岸馆)参观到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中散失的部分”、“早中晚期多部册页精品”、“永州八记16开册页”、“陆俨少峡江系列”等精品力作。展览名称“穆如晚晴”源自陆俨少的斋号“穆如馆”“晚晴轩”。

展览采用了以“一展多点”的模式,除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综合展外,还在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现实题材和人物画专题)和陆俨少艺术院(综合展二;书法册页区)同步推出。两馆共展出陆俨少连环画、人物专题作品、书法花卉专题作品等两百余件(套),其中“陆俨少现实题材以及人物画小品”、“陆俨少雁荡系列精品”“陆俨少书法成套册页(60开)”也在两馆首次亮相。

为了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美育播普效能,提升影响力和受众面,10月23日展览开幕当天,陆俨少艺术学术研讨会、圆桌论坛也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展览期间,画册《陆俨少专题展特集》亦与公众见面。

古今人物山水册-8-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8  29x34cmx12  1961年/陆俨少

研讨会述要

2019年10月23日,“穆如•晚晴纪念陆俨少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专题展”研讨会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画家、美术史论家江宏,美术史论家、画家徐建融,画家、陆俨少先生入室弟子车鹏飞,画家、美术史论家汤哲明,画家、陆俨少艺术院院长王漪参加了研讨会。

江宏以“兴趣真是妙不可言之物”为引子分析了陆俨少的美学思想和笔墨特点。他认为,有兴趣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审美。陆俨少少年时代经由《芥子园画谱》对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兴趣后来成为他一生的追求。浓厚的兴趣,加上天分,才让陆俨少能够真正体悟到中国画的内在韵味,在青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较高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品位,进而在选择老师的关键问题上迈出了正确的一步。当他觉得从美专学不到他想学的东西时,便中途退学在家自学,后来经由王同愈拜海上名家冯超然为师。冯超然对清初“四王”很有研究,受其影响,陆俨少也精研“四王”,打下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练就了扎实的笔墨功力。他虽然深受“四王”熏陶,审美上却有独立的分析和判断,创作上能脱却“四王”面孔,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古今人物山水册-10-29x34cmx12-1961年-陆俨

古今人物山水册-10  29x34cmx12 1961/ 陆俨

江宏认为,陆俨少对水的理解和画水之法最让人称道,他画的水绝对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亮点。他可以把水和山很好地结合起来,画出水的气势、水的气魄,这是师造化的结果。陆俨少曾乘船从长江顺流而下,观察三峡之水,曾几十次上雁荡山,观察雁荡之水,还曾从福建到安徽,感受当地的山川风貌。他画中的三峡之水,其气势与气魄只有到过长江、见到过浅滩的人才能深刻理解;他画雁荡之水,画出了雁荡山的层次,有大块的水流,给人以壮阔、壮观的感觉。他是从造化中来完善自己的笔墨的。

江宏还认为,陆俨少发现了抽象画(这里所说的抽象不同于西方的抽象)。陆俨少有一个观点,山水画讲气韵生动,气韵就是能把笔墨抽象化了,那就生动了。他称赞董其昌的画把抽象体现得很极致,认为很多画家在抽象画创作中放不开手,所以作品品质不高。陆俨少画山有几个大模块,和形象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放在画里就是好看,有许多线条,有许多和形象没有关系的笔墨,那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真正属于他心灵的东西。江宏还认为,陆俨少晚年画中出现的留白法和配的模块,体现了他对抽象的理解。他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的人,当他发现艺术界都在谈抽象的时候,能自觉将其引向自己的山水画,这说明陆俨少是一个能继承传统、又能够创新的人。

古今人物山水册-11--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11  29x34cmx12 1961年/ 陆俨少

徐建融以《陆俨少先生的艺术和人生》为题分析了陆俨少的人生态度和创作渊源。他认为,陆俨少的人生高低起伏,经历了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坎坷。但是他的心境非常平和,不怨天尤人,遇事总是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陆俨少山川的画法受其心境影响,其险绝奇崛的作品正是其人生的写照。

徐建融还认为,陆俨少虽然从冯超然那里主要学了“四王”,但是“四王”并不是陆俨少艺术创作的主要源泉,石涛对陆俨少的影响也非常大。陆俨少详细分析过石涛创作中的优缺点,只有学过石涛、而且对石涛学得深入的人才能有如此见解。陆俨少早年的某些作品在构图方面、在小人物的表现上都受到了石涛的影响,但是他又能克服石涛的很多缺点。陆俨少说过石涛的小笔画得好,但实际上他在千变万化方面甚至超过了石涛。

作为陆俨少弟子,山水画家车鹏飞对陆俨少的笔墨细节有着深刻体会,他论述了陆俨少用笔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大厂村-47x68.5cm-1956年-陆俨少

大厂村  47x68.5cm  1956年/ 陆俨少

车鹏飞也认为陆俨少在创作上受到了石涛的影响,并且从用笔方面进行了分析:石涛画画时采用了随机手法,不是先打草稿,而是直接落笔,一笔落下去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下一笔怎么画,所以很多小笔画得非常到位,尽管有时候会也产生败笔。陆俨少曾经讲过,画画最主要就是一个字:间。就是间隔的间,笔与笔之间要拉开距离,有所变化,这与石涛是一致的。

车鹏飞说,冯超然对陆俨少的指导主要是在一些具体画法上指出其不足,直接示范很少。由于历史条件所限,陆俨少能看到的古人原作的机会很少。偶尔有人请冯超然鉴定题跋古人作品,冯超然会借故将作品多留几天,供陆俨少临摹,但是主要限于“四王”的作品。在客观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陆俨少的创作却能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对书法的注重。陆俨少曾提出,画家要想画出好画,须“读书四分,写字三分,画画三分”,可见,他是把书法和绘画等同的,书法甚至还摆在绘画前面。

古今人物山水册-2-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2  29x34cmx12 1961年/  陆俨少

汤哲明论述了陆俨少在整个20世纪或者是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地位及其历史作用。他认为,上世纪90年代以后,陆俨少对南宗正统派的复兴起到了一个推手的作用,其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汤哲明从师承入手,分析了陆俨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南宗正统派观念。他认为,陆俨少所提倡的画画、读书、写字四三三的治艺原则正体现了南宗注重以习文敦品和练字来奠定绘画基础的理念。

汤哲明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陆俨少的创作基本局限于南宗正统派范围,50年代以后,国家倡导写实,鼓励画家写生,石涛备受推崇,南宗正统派则被抛弃。这一时期,陆俨少的创作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虽然依然坚持南宗正统派的观念,但是他对于南宗的积弊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四王”是死气沉沉的,按照他们的道路走下去是不行的,但是石涛的那条路也走不通。在具体创作中,陆俨少以“四王”为基,但更注重写生,同时也吸收了王蒙、石涛笔法构图上的优点,从而盘活了南宗笔墨,增强了其生命力。80年代以后,陆俨少进入浙江美院任教,并成为浙江美院国画的第二代领军人物,培养了大批人才,从而使南宗正统遗脉得到传承,并进一步扩大了其影响。

古今人物山水册-3--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1

古今人物山水册-3  29x34cmx12  1961年  陆俨少

王漪主要从陆俨少的山水画艺术及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后形成的艺术思想两方面阐述其艺术实践经验和规律,兼及陆俨少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当下的启迪。

王漪认为,陆俨少实际上是一个开派大师,他在传承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创造了自己的符号,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形成了以理气和灵变为内核的艺术思想。理就是行事的准则、处事的规律,也就是价值观;气就是气势;灵就是灵动鲜活;变就是变化。在其艺术思想的指导下,陆俨少成功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山水画。其特点如下:第一,是气势布局上的特点。陆俨少对于画面的安排,一反传统的横平竖直的静态画法,所有结构都是梯形的,有一根垂直线,让人产生站在高楼屋顶上的边缘、错了一步要摔下去的危险感觉。其次,他用了大量的斜线,并且大量强化用很深的墨块来体现曲线的分割,用很重、很坚实的线条来画,梯形、斜线就形成了山水独特的画面切割方式。另外,陆俨少用笔也很有特色,把毛笔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有自己的内功,那就是微微颤抖,所以他的线条特别有内涵和厚度,如果把他的线条切一段,放大一百倍,可以看到里面有曲线。一般的画家画的线条切断了以后是一根直线,因为很多画家画画是涂出来的,擦出来的,用笔的体系、轨迹包括肯定度都不够,所以产生了线条的灰和模糊。而陆俨少的墨色则很光亮,因为他下笔很肯定,淡淡的浅色是以连笔为主的。

古今人物山水册-7--29x34cmx12-1961年-陆俨少

古今人物山水册-7  29x34cmx12  1961年/陆俨少

王漪还总结了陆俨少对中国山水画的意义:首创了理气、灵变为核心的完整山水画价值观;构建了一套特有的国家山水画的价值链,其中包括明确的、全方位的理念;建立了笔墨、用色的准则,对于气韵深重做了完整的诠释;明确了山水画的体系架构;设计了必要的笔墨、治学和一个画家发展路径的三种保障体制:笔墨保障机制;学术修养保障机制,即四三三治学比例;如何新变的保障机制。王漪认为,作为理气、灵变的实践者,陆俨少的思想对于克服当下中国画坛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画家不注重文化修养或者对文化只是碎片式汲取的弊端有参考作用,对如何继承民族传统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闽江纪行-47x68.5cm-1957年-陆俨少

闽江纪行 47x68.5cm  1957年/陆俨少

责任编辑:张月霞


编辑:画界

关键词:俨少 石涛 画家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