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要闻

让政策加速“冒热气”

2020年05月13日 13:27 | 作者:王慧峰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中国经济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重新开启,但恢复起来依然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微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近几个月来,中央多次会议聚焦支持实体经济举措,中小微企业屡被“特别想到”、定向“供氧”。在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出招驰援后,不少中小微企业亦迎难而上,为经济恢复发展按下加速键。

疫情期间,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调研了许多中小微企业。本期新闻眼,我们采访了杨委员和他的调研对象,听他们讲述“疫情故事”。

拜年短信里的牵挂

“现在这情况还能不能回去开工?”

“啥时候能复工?”……

直到今天,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手机里依然保存着这些几个月前收到的短信。与其说舍不得删掉这些短信,不如说他更不舍这其中的牵挂。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令杨志明宽慰的是,疫情集中暴发的春节期间,正是很多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返乡期,“农民工大部分回到了远离中心城市的中西部地区,客观上也保护了中国最大的劳动群体。”他说。

杨志明曾任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关注研究农民工问题多年,手机通讯录里更有约10%的联系人是各行各业的农民工朋友。今年春节期间,他陆续收到全国各地农民工朋友的短信,除了拜年祝福,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疫情下复工的话题。“疫情暴发初期,农民工担心的是被感染,随着疫情向好,农民工担心的是生计。”杨志明坦言,农民工无疑是这次疫情冲击下劳动报酬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同时,在和中国劳动学会的多位理事电话拜年聊天中,会长杨志明发现,这些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最关心的也是特殊时期下如何复工以及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很快,杨志明牵头负责的中国劳动学会农民工发展课题组对30家企业的复工情况展开调研并迅速整理出一份报告,提出与往年集中返城不同,今年农民工应错峰返城、分批复工,通过国务院参事室向上反映,并通过各大媒体向社会传递。紧接着正月十五后,课题组与新华社经济信息社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百企复工分业快速调查,“点对点”对农民工集中度高吸纳千万人就业的7个行业和有代表性的3个类型深度调查,发现了疫情冲击下更多深层次的变化和问题。

前所未有的疫情对大多数企业都造成严重冲击,中小微企业尤其突出。有说法认为,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遭遇了寒冬,而中小微企业更处在雪上加霜的寒冬。

“只要有口气,就要接上‘呼气机’”

“我是一家餐饮企业,本来过年备了20多万的货,因为疫情影响都扔了,再加上物业费等运营成本真是损失不小,周转乏力。”“我们圆通速递正月初三就开工,可运营成本太高,去掉中央和地方的政策红利支持,依然亏损不少。”太原市重庆孔亮火锅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廷刚和山西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经理倪建明道出的苦情,是企业间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杨志明这几个月从未停止过的思考。

疫情让不少企业陷入生死考验之中。相对于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获取资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小微企业通常处在产业链中的配角位置,在市场缝隙中求生存,支出持续增加而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困难尤为显著。

“现在处于特别困难期。”杨志明以受疫情冲击最严重、中小企业受损最严重的餐饮业为例向记者介绍,疫情开始后,除了少数商家需要保证抗疫物资的供给需求而继续运营外,绝大多数商家都歇业了,都在观望等待。特别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现金流基本可以支撑两个月,到第三个月就几乎枯竭了。如果不予以及时扶持和救助,则有可能面临倒闭风险。

“只要中小企业有口气,就要接上‘呼气机’,想方设法救活。因为其背后维系着一拨人就业。”杨志明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这句话被广为转发。近50%的税收、60%的GDP、70%的技术创新和80%的就业……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从吸纳就业﹑贡献税收﹑创造财富等方面都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在杨志明看来,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恢复经济的“毛细血管”,如果说大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税收,那中小微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就业,稳住中小企业就稳住了就业主渠道,其生存和发展对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渡过难关,中央连月来频繁出台各项支持政策,涉及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就业等多个方面。随着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加快,加强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成为“保市场主体”任务的重要发力点。

“在出台‘接地气’政策的同时,各地应迅速‘消化’并让政策加速‘冒热气’。”目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扶持政策,从房租优惠到税费减免,从金融支持到审批关照,这些都是提升经济活力的应有之义。杨志明强调,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帮扶,也应以更大的力度“一竿子插到底”,“拿出更多实惠、让中小微企业有实实在在获得感的措施是当务之急”。

帮扶中小微企业要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已成为社会共识。杨志明建议,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援企政策给企业的“放水”转化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管灌滴灌”。例如,给小铺、小店、小厂以特别救助措施,免征一年营业税,在国有资产房租免收三个月的同时,行业协调非公企业免收三个月房租,再给予每户10万元至100万元优惠贴息贷款,“让小微企业、小店小铺活起来,稳岗员工多起来,充分释放开拓市场缝隙的灵活性。”他说。

转型、自救、生机

“我们在防疫期间‘宅家’生活的人多起来时,在新发地搞起新鲜蔬菜即时配送,很受欢迎。感谢中国劳动协会给我们提供劳动管理创新的学习大平台。”这是水果批发商张志强疫情期间发给杨志明的一条短信。张志强在北京新发地市场经营水果生意十多年,疫情冲击下营业额断崖式下跌了八成。在看到居家生活需求迅速增多后,他快速兴办起新鲜净菜分装组合加工厂,以新鲜、价实、快送的新优势,成功开拓了上千家新用户。

“在政策助力下,企业也要积极自救。”危与机总是并存的,杨志明对那些能化危为机的中小微企业赞叹不已。面对这场大考,虽然疫情出题残酷,但人们仍需勇敢答卷。此次疫情期间,很多中小微企业愈挫愈勇、逆势飞扬,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务转型等迎来了新的发展,蜕变成了更适应未来新形势的企业。“小微企业要积极从市场缝隙中捕捉新机遇,发展新业务。”杨志明说。

“‘熨平’疫情冲击下的经济创伤有个过程,急需政府的政策救助和企业员工抱团取暖的自救,共同努力,渡过特别困难期,迎来市场从恢复转向正常、复工复产从恢复走向升级。”杨志明建议,应大力扶持防疫中出现的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新业态、新消费、新零售,将创业创新的小额贷款贴息、创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到位、见效受益;让“双创”政策在防疫防控和复工复产中有新的内容;深入研究中小微企业升级发展的新需求,为疫情结束后将行之有效的阶段性特殊政策上升为振兴中小微企业发展新计划、新政策进行大胆探索。

阳光总在风雨后。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仍需多方协作。杨志明也期待,一系列举措形成政策合力,能给中小微企业带来更强信心,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编辑:周佳佳

关键词:杨志明 政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