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国如何下好“大棋局”?

2020年05月22日 09:26| 作者:包松娅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读懂大国之治》第②期



核心阅读

■疫情之中,不少国内国际人士常常感慨,只有在中国,才能办得成这样的大事。

■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的充分发挥,得益于中国的政治架构和治理能力。

■事实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原本就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中,则进一步强化了全国一盘棋的架构。

■我们之所以办成一件件大事,取得一个个重大成就,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能全国上下一盘棋。


啊

1月26日,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出发前在首都机场合影。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打开5月15日的中国疫情地图,这只“雄鸡”的大部分身体已变得雪白,意味着这些地区的确诊病例已经清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点着电脑里的页面,与地图上曾经触目惊心的一片赤红相比,表明这场席卷中国的疫情基本得以控制,历时仅3个多月。

“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透过数字,我们无法想象这背后潜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韩庆祥有着深刻感受,疫情为令、抗疫为责,各省纷纷启动一级响应,全国约661个市、1636个县、17451个乡自我隔离,全国14亿国人同时戴上口罩。保持生活秩序的同时,举全国之力支援湖北,9天“火神山医院”、12天“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5天内全部“方舱医院”改建完成,346支来自解放军和全国各地的援鄂医疗队紧急集合、逆行“驰援”,全国各地保障医疗防护物资星夜兼程,直抵荆楚。防疫举措传导之快速,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疫情之中,不少国内国际人士常常感慨,只有在中国,才能办得成这样的大事。“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中国显著体制优势的具体体现,在战“疫”的背景下得到充分展现,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又是中华民族治国智慧的浓缩。


博

韩庆祥 全国政协委员


大中国的“大棋局”


4个月时间里,抗疫这盘“大棋局”上,风起云涌。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了一对老夫妇,症状很像流感,但肺部CT片显示异样。参加过2003年非典战“疫”的张继先,感觉这里可能“有问题”。未料想,不久之后这场被称为新冠病毒的抗疫阻击战就在中华大地上打响。

武汉告急,黄冈告急,湖北告急,当疫情即将出现脱缰野马之势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视野和系统思维出发,要求“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释放出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这种在全世界都难以看到的壮阔场景,感动中国,震惊世界。如果说疫情是出卷人,人民是答卷人,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才交出了最好答卷,确实来之不易。”韩庆祥说,要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我们不仅没有因为“大”而“散”,相反将“大”与“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无坚不摧。

如何解密?体制的运行有一定机理,需要剥开表面向内看。

在韩庆祥看来,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优势的充分发挥,得益于中国的政治架构和治理能力。

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当代中国,国家的各级机关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通过实施对国家机关和非党组织的领导,代表、综合、协调各方利益,使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沿着人民利益最大公约数的方向前进。

在此基础上,全国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必须秉持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

善弈者,既解“急所”,更图“所需”。

依托“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政府及社会组织网格体系,“党中央就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高度的思想引领力、行动感召力、决策执行力和统筹协调力,能快速实施社会动员,整合社会力量,调配各种资源,解决当前紧迫问题。”韩庆祥认为,这是“一盘棋”与“办大事”的核心所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如今,我们靠政治架构强化了这一点,也靠政治文化完善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集体主义,注重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久久为功。”韩庆祥认为,这必然使大多数中国民众能自觉做到,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能超越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展现出自觉的奉献精神与高度的团结合作意识。

体制与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强大的全社会协同作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表现在抗击能力上,就形成了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卓越表现。”在韩庆祥看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中国的行之有效,正所谓全国上下一盘棋,多子协同,落子无悔。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公元前214年,秦灭六国,开始北筑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也为中国留下至今难以超越的世界建筑奇迹。

有人将“万里长城”视为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早期探索。

事实上,集中力量办大事原本就植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国传统社会注重‘大一统’,这是由几千年中华文明生成,经过不断发展延续,一直不曾中断,其厚重坚不可摧。”韩庆祥表示,正是“大一统”这个中华文明的内核之一,经过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逐渐演变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文化根基。

“集中力量”,这是中国发展的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还是多民族国家。马克思曾用‘一袋马铃薯’,来形容自然经济状态下缺乏有机组织的散漫状态。历史经验教训表明,众多的人口如果不能有效组织并凝聚起来,面对战争、瘟疫等情况往往不堪一击。”韩庆祥表示,近代以来,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但皆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以失败告终。

大清晚期,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舰队海战拼死搏斗时,朝廷上下各派势力还在明争暗斗、隔岸观火,这样的清政府如何能赢?恰恰因为当时的清政府没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正因此,中国共产党深知“集中”的重要性,“战争伟力之深厚的基础,存在民众之中。”在登上历史舞台后,努力把中国人民组织动员整合为一种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说,大革命时期,国民党选择与共产党合作,是看中了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后来与共产党分道扬镳,也是忌惮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最后在与共产党的大决战中,败退台湾,更是输于共产党的社会动员能力。

从历史走进现实,“尽管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苦难频仍,曲折而艰辛。中国有一句古语,多难兴邦。因为成功抗击苦难与艰辛,需要凝心聚力,而有了合力则无往不胜。”韩庆祥说。

幸运的是,中华民族在自身发展中,秉承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组织领导中,则进一步强化了全国一盘棋的架构,无论横车跃马、飞卒走象,皆指全盘。


创造“中国奇迹”的法宝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第一次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位列其中。

从韩庆祥这样的研究学者角度,“显著优势”,是从“探索”到取得“历史性成就”再到“积累成功经验”之实践和理论发展进程中,提炼概括而来,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所以办成一件件大事,取得一个个重大成就,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能全国上下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集智攻关、积力远行。”韩庆祥说。

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之下,要克服一切困难建立起独立工业体系,必须把当时仅有的资源都集中用在“刀刃”上,否则基础薄弱的新中国推进工业化几乎举步维艰。“由此,我们党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努力把中国有效整合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现代民族国家。”顺着历史的脉络,韩庆祥梳理道,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抵制西方国家的封锁围堵,党中央又果断作出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我们“勒紧裤腰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仅用5年多时间,就突破了研制原子弹这样的世界级科技难题。

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集中力量办大事,为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春潮涤荡华夏大地,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仍是题中应有之意,也是顺其自然的选择。

“我们举国之力建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取得银河巨型计算机、‘神舟’升空、‘嫦娥’绕月、北斗卫星导航等一大批标志性成就。”韩庆祥说,再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国产大飞机、超级计算机、高铁建设、航空母舰建造、港珠澳跨海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的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历史可以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事业的重要经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世所罕见“中国奇迹”的重要法宝。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决胜之年,再往后看,从2020年到21世纪中叶还有30年时间,我们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然还会遇到诸多风险挑战,还有许多“大事”需要集中力量去办。

“中华民族有一个精神特质,善于化危为机,化劣势为优势,化代价为历史进步的动力。”从这个角度看,韩庆祥认为,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发生未必全是坏事。

编辑: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