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地抛荒,让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

2020年05月26日 20:01| 作者:高杨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6日电(记者高杨)“家中有粮,心里不慌”,说得是粮食与社会稳定的关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如何继续确保多年来我国一直恪守的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如何保证被抛荒的农地复产?

抛荒的基本农田

新希望集团旗下新希望六和有限公司一直从事养猪产业,基于养猪场建设用地的需要,每年都要深入全国各地的乡村去找地选地。

2018年春季,新希望集团副总裁张明贵带队到西部某省某县一个村踏勘养猪场用地时,发现该乡镇推荐的供建设养猪场地块的旁边有一片200多亩的耕地抛荒,杂草丛生,无人耕种,很适合建养猪场。经过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是一片基本农田,承包户是本村的一对兄弟。

刚开始承包的几年,该兄弟对承包田的耕作比较积极,投入也很大。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粮价不稳,两兄弟连续赔钱,手中不再有钱投入承包田,最终两个家庭选择全家外出打工,导致这块地没办法流转而荒芜。

土地抛荒不是孤立现象

事实上,农地抛荒现象,对于新希望集团来说,不是第一次遇到。

据全国政协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介绍,由于新希望集团在全国许多省市布局了生猪产业化项目,在协调养猪用地过程中,他本人和集团工作组曾走访了全国不少乡村,在很多地区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当地存在的弃耕抛荒的现象,“有的地方甚至更为严重。”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一个数据看到,2001年我国存有耕地面积13004万公顷,到2009年这一数字则变为12172万公顷,9年间共减少耕地面积832万公顷,年平均减少耕地面积92.44万公顷。这其中,农地抛荒是造成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自然资源部资料显示,我国目前人均耕地面积是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远远没达到平均线。

在人均耕地如此少的状况下,我国为何还会出现大批农村土地抛荒的现象?

记者在与多位基层政府官员交流中了解到,造成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劳动力匮乏;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低;种植水平低、规模小,人均效益率不高;农业生产技术低下,产业结构调整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害能力不强。

委员建议:让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对于十几亿人的中国来说,不是个小问题。”对于威胁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农地抛荒现象,引起了一辈子与“三农”打交道的刘永好的不安和关注。

如何解决农地抛荒问题?在与记者的现场连线中,刘永好透露,针对这一问题,他专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解决农村耕地抛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提案。

在提案中,刘永好向有关部门提出四点建议:开展拋荒耕地大普查,下决心治理抛荒问题。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化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种养加”产业化布局。强化农业的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效益。

刘永好建议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耕地抛荒大普查,建立农村抛荒耕地台账,精准掌握乡村耕地抛荒情况,充分发挥村、组两级基层调控作用,将抛荒耕地及时发包给劳动力富余的农户。各级党委、政府及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耕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在耕地流转过程中的引导和监管作用,积极化解耕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常年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终止承包经营合同,收回发包地,集体发包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对因外出务工、无劳动力耕种而抛荒的耕地,可由村组代耕或请他人代耕,或组织大户进行承包,或动员农户将经营权转让。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承包抛荒耕地从事农业开发,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编辑: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