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仁等7位委员:构筑空间生物安全的防线

2020年05月27日 10:33| 作者:照宁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 照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也让“生物安全”这一话题重回大众视野。

中央提出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而空间生物安全,则是生物安全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空间生物安全,对于构筑国家安全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两会,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联合傅育宁、赵小津、王宁利、丁奎岭、江桂斌、李景虹6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联名提案《加强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保障国家生物安全》,为我国生物安全建言献策。

所谓空间生物安全,是指人类开展近地空间科研和深空探测活动中的生物因素对地球生态环境,外星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美欧等航天强国在深空探测活动中都采取了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在近地轨道的国际空间站上也十分重视空间生物变异的潜在风险。

此外,利用微重力、辐射等空间环境所产生的特殊生物学效应,开展空间生物实验和生物安全技术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技术水平。美、欧和俄罗斯等国先后利用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大型空间设施开展了3000多次生物实验,积累了大量的空间飞行环境下的生物科研数据和应用成果。

而在2023年,我国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站将投入使用,可以支持在空间特殊环境下开展更复杂、更系统、更前沿的生物实验,满足国家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需要。在此背景下,加快空间生物安全建设,深入空间生物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为此,委员们建议,应以国家生物安全战略需求为导向,制定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研究和技术转化的政策法规,将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和中长期发展战略,并设立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专项研发基金,实施持续的空间生物安全研究与实验计划,不断提升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

同时,委员们认为,应加强空间生物实验设施建设和空间生物实验研究,把空间生物安全中心等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基建”给予支持,在有基础的单位联合设立空间生物技术和安全重点实验室;增加空间资源投入,支持生物技术和安全相关的空间实验项目;加强国际空间科技合作,加快空间生物实验装置的开发,开展从基础生命发现到地外生态建设等全方位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

编辑: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