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2020年05月27日 20:24| 作者:特邀委员记者 杜明燕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5月27日电(特邀委员记者  杜明燕) 这是一个万众期盼的两会,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而相约在盛夏,但考虑到常态化的防控需要,所以上会的记者就特别少。我还没有到北京,就收到人民政协报的邀请担任“特邀委员记者”,同时也应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内蒙古政协云媒的要求,在手机上下载了TVU、咔咔采编、快手等不同的app软件,好多都是没用过的,我们也与时代同进步,一边学习一边使用,临时兼职当起了记者。

委员摇身变记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融入,随手都能抓拍到精彩的花絮镜头。在驻内蒙古委员进京的火车上,我看到蒙古族姑娘哈斯塔娜正在书写着漂亮的蒙文,了解到她正在把汉字书写的提案翻译成蒙文。哈斯塔娜此次是带着几代乌兰牧骑队员的梦想来参加两会,她要将传播草原文化的“红色轻骑兵”思想也就是乌兰牧骑精神代代延续下去,将创办乌兰牧骑干部学院的提案带上来。这一幕被我抓拍下来,并很快发表到人民政协报第一期委员报道栏目。

由于会期压缩,整个日程安排得非常满,但是晚上委员们还是要在房间小聚的,因为委员们不仅要为国履职,更要为民尽责,因为大家都是“带货高手”。

来自贵州的水族委员潘晓慧带来了驰名中外的都匀毛尖茶,请大家来品一品。看着云南的布朗族委员张敏高超的茶艺都是一种享受,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资深带货王是湖南土家族委员石红,在民族界别联组会上,她带湘西的特产有精美的苗绣丝巾、民族风的文件包、姜糖、腊肉,还有矿泉水……跟变戏法似的一会拿出一样。

虽然采访内容不需要刻意去准备,本色记录委员们积极履职的状态已经是最好的素材了,但依然还要学习取景、布局和软件的应用等,也深刻感受到了记者真不易。正如人民政协报记者刘彤说,“播出一秒钟,准备工作要好久”,录制的内容要足够多,才能剪辑出精彩的成片。

在小组讨论会场上,好几个委员都支起了专业的三脚架,用来固定摄像的手机,虽然没有以往记者“长枪短炮”的镜头那么专业,但也很有气势。我在会场上下一直忙碌地拍摄采集着,却也成为其他委员拍摄的目标,当我一手听着手机里的导演指挥,一手拿着支架直播的瞬间,被记录下来。感慨于卞之琳的名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人在看风景的同事,也可能在自觉与不自觉间点缀了风景。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在努力做事的同时,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

从委员到记者,虽然是兼职,但我们要会拍照、能写稿、会摄像、同时还直播。说到线上直播,我也是第一次进入快手直播间,本以为没有多少观众,没想到人气还蛮旺的,短短的38分钟直播,获得了12万人的关注度和26.7万人的观看量。在直播间里,我介绍了家乡呼伦贝尔的美景和我的民族鄂温克族的风情,我想这是一个宣传推介的好窗口,以后也可以多利用这样的新媒体做活动。我也是第一次当自拍主持人,主持第四期《人民政协报》“委员出境”栏目,以往是被采访对象,现在摇身变成了主持人,是“客”到“主”的转变,感觉比光当委员,又多了一份责任。这绝对是不一样的委员经历,既忙碌又充实的委员记者!

我是“小白”记者,当然还离不开资深老记者们的“传帮带”,内蒙古电视台的潘春雨主任一直是热线电话远程遥控指挥,“人要居中、镜头拉近点、把茶杯挪开、手别抖坚持10秒钟、换个角度再来”,我暗自想,以往看他扛着摄像机,貌似很轻松就完成了拍摄内容,到我这咋这么麻烦呀?另一边,人民政协网和我一家子的杜晓航导演——都姓“杜”——一直在策划每个脚本需要拍摄的镜头。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民族界别各位委员们的鼎力支持,委员们不仅用抢红包的速度抢话筒发言,更给我点了很多大大的“赞”。好几个委员说,“以后就不用派记者来咱小组了,你可以当职业记者啦!”大家的鼓励和认可,才是我这个临时记者最大的收获!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换了一些岗位,唯有没做过记者。这次兼职记者的经历让我很难忘,也多了一种“另眼看世界” 的视觉——既感受到了新闻的时效性,也更加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艰辛。在这里,感谢记者们每一次的辛苦付出和用心报道,正是靠这些记者们,才让广大社会民众能够及时迅速地看到各种资讯。

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作为一名特邀委员记者,我会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努力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编辑: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