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彻底进行一场农村厕所革命

2020年05月27日 20:49|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时针拨回到1932年。

面对内外交困、积贫积弱的中国,上海《东方杂志》策划了一次征求“新年的梦想”活动,向各界人士发出征稿函,鲁迅、林语堂、胡适等140 余位国人,发表了 244 个“梦想”。

其中,暨南大学教授周谷城的话,最为简短有力:“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条件便是: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穿越88年的历史岁月,透过这句略显不雅的话语,我们仍能清晰感受到一种炙热的情感和迫切的愿景。厕所,也浓缩成一个度量文明的鲜明符号。

当今的中国,抽水马桶已经成为大多数家庭的“标配”。城市公厕建设水平不断升级,中国正在集中力量啃下“农村厕改”这块“硬骨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在这场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会议上,“厕所革命”上升至国家层面。

近两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厕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层层部署落实这件“小事”,声势浩大,扎实有效。但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宁夏侨联主席朱奕龙看来,随之出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需引起人们注意。

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他提出《关于坚决杜绝“厕所革命”成为农村新污染源的问题》。

朱奕龙提出,与城市厕所革命相比,农村厕所革命难点在于其地理地域、涉及部门、技术需求的复杂性,省情、市情、县情、乡情、村情、社情、户情差异性很大,关系农业、土地、交通、规划、建设、水利、环保、卫生、科技、旅游等多部门,对材料、能源、环保、建筑等产业技术都提出了新要求,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非常多。

“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许多农村厕所改造仍然处于‘两头堵’的状况。”朱奕龙说:“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有些厕所既无上水冲也无下水排,形同虚设,造成浪费,既让农民‘闹心’,也滋生了‘怨气’;有些虽有上水冲但无管网排,粪水自流造成水源直接污染,甚至成了疾病传染源。其最根本原因是统筹协调机制、整体推动机制不完善。”

“我认为,农村厕所革命还停留在重点村(社)等‘点’上,还没有普及到广大农村全域‘面’上。重视解决家家户户厕所小硬件改造,忽视自来水管网和化粪池等基础设施大硬件建设。涉农惠农项目多,统筹整合资金机制不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复杂、改造难度大,厕所革命新技术缺乏且推广缓慢。农村厕所革命关注度高,项目推进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低。农村一些建好的污水处理站因经费缺乏难以正常运转,花了大价钱仍然超标排放。有些正常运转的乡村因无法承担高额的运转经费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朱奕龙进一步补充说到。

厕所虽小,却浓缩了民生。

“我建议,要立足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提高农村疾病防控能力、推进乡村‘美丽家园’的高度。”朱奕龙说,需进一步完善国家部委、省(市、区)、市、县、乡(镇)‘农村厕所革命’领导协调机制和统筹推进机制,从政策供给、规划制定、资金筹集、科技攻关、指导督查、项目落实、宣传教育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推动合力。

“‘厕所革命’的成功还有赖于技术的革新升级,管理的社会化和规范化,以及政府持续的关注和引导。”朱奕龙认为,要扭住“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两个关键,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厕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研究、推广“如厕难、排污难、处理难”系统性新技术方案,推动农村厕所项目建设和服务运行走市场化路子,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资金效益,增强科技含量,保证工程质量,彻底进行一场农村厕所革命。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朱奕龙说:“‘厕所革命’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攻坚工程、系统工程、民生工程、健康工程、文明工程。我们希望通过厕所革命,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编辑:周佳佳